快速问医生在线诊室平台

肿瘤复发转移的根源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06日 09:58
      许多癌症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切除了原发肿瘤病灶,甚至接受了放射治疗和化学疗法,但一段时间之后,为什么仍然会出现复发和转移呢 ? 这一直是困扰着肿瘤治疗界的难题。传统医学一直认为恶性肿瘤的转移机理是在人体局部形成肿瘤,再通过淋巴道、血液、种植等方式转移。

      对此,易南勋提出一个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新观点:他认为肿瘤并不仅仅具有上述转移方式。恶性肿瘤的产生,是因为人体局部存在致癌内环境,这种内环境改变会使正常的干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形成“增殖细胞”继而增生形成肿瘤。由于“增殖细胞”具有和正常干细胞一样优异的转移性,所以在肿瘤形成的初期,这类“增殖细胞”就已经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但这类“增殖细胞”因脱离瘤体保护所以受人体免疫机制监控或处于核分裂静止状态成为“静止细胞”或只能在局部形成微小癌灶无法发展壮大(即毫克癌)。

      1、所以易院长认为一旦人体某器官在临床发现恶性肿瘤,那么在原发灶的周围器官、组织中甚至血液、淋巴系统里都已经存在静止细胞和毫克癌。由于静止细胞和毫克癌分布广泛而且极其微小,现有医学检查手段无法确定其部位,所以手术和放疗这种局部治疗对它们无能为力,即使动手术把原发灶肿瘤切除,这类分散在各处的静止细胞和毫克癌也无法手术切除。化疗对其也力不从心(因为化疗本身就是一种致畸因素,化疗在杀灭癌细胞同时,改变了正常人体内环境,反而促使静止细胞变异);手术不彻底或者放、化疗这柄“双刃剑”使用不当反会促使肿瘤的转移或复发。因为放疗和化疗往往是“敌我不分”即在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也杀死大量的正常免疫细胞,这对肿瘤病人本来就脆弱的免疫系统无疑是“雪上加霜”。一旦人体免疫力下降,处于人体其他部位的静止细胞和毫克癌便失去监管形成新的癌灶。易南勋院长认为静止细胞和毫克癌是肿瘤转移和复发的“种子”,而手术、放、化疗后的免疫力下降引起的“静止细胞”的激活,是手术、放、化疗后肿瘤转移和复发的根源之一。

       2、目前的抗肿瘤治疗方法之所以不能对肿瘤细胞“斩草除根”,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些疗法主要针对的是位于肿瘤外周的大多数非增殖细胞,而不能影响到肿瘤内部增殖细胞(肿瘤干细胞),因此治标不治本。比如,有些药物的有效性主要从瘤体缩小来衡量,瘤体的缩小主要靠清除增殖能力低下的非增殖细胞来实现,而增殖细胞(肿瘤干细胞)因为与成体干细胞有惊人的相似性,即它们更具有对化疗药物耐受的特性,因此肿瘤干细胞在化疗药物治疗后处于转变为休眠状态,即停止于细胞周期中的G0/G1期,以躲避化疗药的攻击从而得以存活,并在药物治疗后继续产生新的肿瘤细胞,使癌症复发。据医学研究表明,经过手术、放、化疗后,患者体内仍残存一些“久经考验”的肿瘤干细胞,它的生长能力为一般癌细胞的200倍,并更容易发生转移。

      3、另外放疗和化疗带有极强的毒副作用,由于患者的身体各部位脏器受到损坏,免疫功能急剧下降,出现了红、白细胞计数失衡、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精神不振、疲倦乏力、焦虑烦躁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即产生了所谓的“祛邪正亦衰”的问题。为了提高患者的体质,常规采用由静脉输注氨基酸、白蛋白、脂肪乳等方法,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癌细胞的生长速度是正常细胞的40-80倍,肿瘤也是由血液来供给养分的,癌细胞从血液中夺取营养的能力和增殖的速度远远高于正常细胞,由静脉直接补充营养物质的结果是虽然患者体质得到了部分改善,但癌细胞恢复的更快,又造成了“扶正邪更盛”的结果。不得不接着又放、化疗,这样打打养养一直是在一种自相矛盾的恶性循环之中进行的,而中医的以毒攻毒和扶正固本也存在同样的矛盾。杀,自身损伤更大;养,癌细胞恢复更快。易南勋教授把这种矛盾称为“祛邪正亦衰,扶正邪更盛”。能否找到替代西药放化疗的高效无毒的中药呢?

     能否找到解决“祛邪正亦衰,扶正邪更盛”矛盾的办法呢?易南勋院长带领着攻关组专家们,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探索,终于研制出傅山系列抗癌中药成功的解决了这一矛盾,临床试验证明《康泰安口服液》《圣液口服液》《延香镇痛胶囊》等系列抗癌药物即能显著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保护正常细胞,效快无毒副作用;又能直接杀灭多种癌细胞,使肿瘤缩小或凋亡,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和复发;减轻放化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