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问医生在线诊室平台

如何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0日 14:02

  神经医学专家指出,当人类的锥体外系病变时,临床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肌张力异常和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增强、肌张力减低、增强与减低交替出现;肌强直是伸肌和屈肌的张力均增高,表现为“铅管样”肌张力增高;有时肌张力增高断续出现,表现为“齿轮样”肌强直。
  在脑瘫的各种类型中,有一类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其脑部损害即为锥体外系,可表现不自主运动症状:
  1、舞蹈:是肢体短暂的、不规则、无节律的动作,动作快速但不似肌阵挛那样快,如耸肩、转颈、伸臂、摆手、伸屈手指、面部各种表情等。
  2、手足徐动:手指呈不规则“蠕虫样”运动,过度伸展和弯曲交替出现,呈“佛手”样特殊姿势。脚趾也可扭转,过度背屈和趾伸。
  3、震颤:静止时手指节律性较小幅度的抖动,由拮抗肌***替收缩引起,每秒震颤频率约4-6次。
  4、肌阵挛:是急速肌肉收缩,见于身体各部肌肉,或只限于某组肌肉。
  5、肌张力不全(肌张力障碍):是由于新纹状体病变引起的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最常见的是沿躯干长轴或某一肢体长轴的缓慢而持续的旋转性运动,由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持续性收缩引起,主动运动时加重。
  6、偏身投掷运动:是一侧肢体猛烈的投掷样动作,运动幅度大,力量强。
  7、抽动:是单个肌肉的快速收缩,共济良好,多为突然、间歇出现的定型动作,如挤眼、撅嘴、耸肩等。
  8、以上各型不自主运动可能混合出现:如舞蹈-手足徐动,肌张力不全-舞蹈-手足徐动等。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治疗取得突破
  在医学界,以往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主要进行早期干预,包括运动治疗、日常生活训练、语言功能训练,对改善综合症状有一定效果,但对不随意运动、流涎等症状疗效较差。
  据了解,北京尔康百旺医院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治疗取得重大突破,我们特邀世界知名脑瘫权威医学专家贺教授,讲述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主要治疗原则和相关治疗进展。
  贺教授指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系统治疗与常见的痉挛型脑瘫的治疗有很大的差异,常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NDT)、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运动再学习技术(MRP)结合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尔康FES-CCA微创术)、尔康脑功能重塑疗法等,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神经发育学疗法(NDT)简述
  神经发育学疗法(NDT)是英国学者创建的一种治疗脑性运动障碍的理论与治疗手技,又称Bobath法,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治疗脑瘫的有效方法。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康复治疗,仍应以本治疗方法为主。
  1、促进运动模式的协调性,抑制原始的反射模式对患儿正常运动发育的影响;
  2、促进主动模式的整合,防止异常模式的形成;
  3、促进自律运动与随意运动,抑制异常姿势反应等。
  在此基础上,适当运用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运动再学习技术(MRP)、Rood技术(又称多种感觉刺激治疗法或皮肤感觉输入促通技术)、物理治疗中的热疗、水疗、作业疗法、文体疗法、引导式教育疗法等。
  贺教授提醒广大家长,尽管康复治疗方法很多,但对于此型脑瘫,像Vojta法、上田法等刺激性较强的手法不适合应用,任何能加重刺激、诱发紧张的治疗方法,都有可能加重病情,包括体针等都应避免。
  尔康FES-CCA微创术简述
  临床实践表明,在颈总动脉的交感神经切除后,引起颈总动脉以及颈内、颈外动脉扩张,供脑血流量增加,使脑组织微循环缺血状态改善,并能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使处于临界状态的脑细胞得以恢复正常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术后大多数肢体痉挛改善,表现为患肢紧张度减低,肌力增加,肢体转温,从不能持物到手指、关节能伸曲取物品,步态变稳重,综合症状也有较大改善,尤其大部分患者流涎症状消失,同时言语、吞咽、智力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提高。
  尔康FES-CCA微创术的疗效
  2621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的随访表明,总有效率为。术后疗效出现时间最短1天,多数患者术后1周内开始出现肢体痉挛减轻,步态改善,流涎减轻或消失,说话较前清晰,进食呛咳减轻或消失,智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尤其是流涎改善有效率达94%,语言功能改善率,这些都是传统治疗方法无法收到效果的。
  尔康FES-CCA微创术的适用人群
  据了解,最适合做尔康FES-CCA微创术的患者有三大类
  1、痉挛型或混合型脑瘫,智力相对较好,吞咽或语言不同程度障碍、流涎、斜视等;
  2、肌张力障碍型脑瘫,如扭转痉挛,也可采用尔康FES-CCA微创术;
  3、部分不适合FSPR手术的患者。
  专家指出,尔康FES-CCA微创术最早在孩子6个月时候就可以开展了,最好不要晚于6岁。因为年龄越小治疗越有利于康复,尤其是语言康复方面会有很大的改善,6岁以前是小儿语言发育的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