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问医生在线诊室平台

尿pH值与尿石形成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06日 18:41

  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每日产生的尿酸中,60%~85%要从肾脏排泄,所以嘌呤含量多的食物对尿酸结石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产品、豆角、花生、巧克力等不仅会增加尿酸的排泄量、还会增加内生性草酸的生成、降低酸性黏多糖抑制草酸钙晶体形成的能力,结果不仅会形成尿酸结石,而且会增大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危险。

  尿液的pH值是反映尿液酸碱度的指标,常受到进食、饮水量、药物和尿液标本留置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体内代谢和肾脏功能情况。

  一般人尿液pH值为5.0~7.0, 偏酸性。尿液pH值长期异常会直接影响尿内物质的溶解程度,与尿路结石形成关系密切。尿液pH值经常处于高值(>7.0)时,尿液中的磷酸盐晶体容易析出,易于形成磷酸钙、磷酸镁铵等结石;反过来,如果尿液pH值经常偏低(<5.5),尿中尿酸、胱氨酸等可转换成难以溶解的形式,形成尿酸结石或胱氨酸结石。因此,尿石症患者经常检查尿液的pH值,并通过饮食或药物调节尿液的pH值,对预防和治疗以上几种成分的结石都有积极的意义。尤其在反复发生尿路结石又找不出发病原因时,经常测定尿液pH值,并据此调节尿液的酸碱度会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