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患者做了多次试管之后,获得了数个评级不错的胚胎,但每次都种植失败,患者和医生都很是不解。但其实目前对胚胎的挑选都是从形态学上来评分的。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对胚胎进行遗传学上的筛查。近年来,关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是否可以改善反复试管失败这一状况,也引起了广泛讨论。
反复种植失败(RIF),在医学上的概念是指女性年龄小于40岁,进行了超过3个试管婴儿移植周期,或累计移植的高评级胚胎在4枚或以上(或2枚囊胚)仍然不能怀孕者。虽然反复种植失败者已有不少,但目前RIF的原因并不明确,还需进一步研究。这并不是中国在医学上的难题,实际上,在世界范围来看,RIF和复发性流产一样,至今仍是世界性的难题。究其原因,不仅繁复且难以鉴别。
在胚胎移植时,胚胎和子宫内膜是种植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二者的关系就好像“种子”和“土壤”。事实上,外观良好的并不一定就是优良种子,很可能外强中干。于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就作为辨别胚胎真正质量的重要工具应运而生。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可以检测出胚胎的以下异常:
1、被遗漏的父母源性染色体小片段易位
2、非整倍体胚胎
3、精子的染色体异常
4、非整倍体嵌合型胚胎
5、染色体多态性变异
目前对于RIF的不孕夫妇,在排除了其它一些明显因素,且在充分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进行PGS的咨询。而对辅助生殖技术的并发症、PGS技术的局限性、嵌合型胚胎发生的比例和选择、精子非整倍体的可能、父母源性染色体潜在的缺陷、其它不明原因种植失败的原因等问题,则需详细地解释和说明。
总之,胚胎因素是RIF的重要因素之一,外观良好、染色体无异常的胚胎,拥有更好的发展潜力。因此,PGS可作为胚胎挑选的有效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改善反复种植失败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