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有关“星巴克致癌”、“咖啡致癌”的话题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各大网站、朋友圈都能看到此类文章的身影。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3月29日美国加州洛杉矶高等法院的判决指出:星巴克的咖啡中含有的丙烯酰胺可能致癌。
丙烯酰胺是什么?
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状的化学物质,很多食物加热到120℃左右就能生成,比如一些高碳水的化合物或者低蛋白的植物性食物。
也就是说,对于含有糖和氨基酸的大多数食物来说,只要经过一定温度的高温处理都会在此过程中产生比稀酰胺。像我们日常的油炸、烧烤或者烘焙,都存在一定量的丙烯酰胺。
咖啡中含有丙烯酰胺吗?
咖啡中的确含有丙烯酰胺。制作咖啡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是咖啡豆的烘焙,将咖啡豆炒熟后,能够释放出浓郁的咖啡香味。这一过程中必然也会导致丙烯酰胺的形成。
咖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大概能达到1100微克/公斤。看起来数字很大,但事实上冲泡1杯咖啡中只需要两三克咖啡,也就是说一杯煮过的咖啡中丙烯酰胺的含量结果是3.3微克。而且,一般来说咖啡的储存时间越长,丙烯酰胺的含量也会降低。
丙烯酰胺的毒性?
俗话说得好,撇开剂量谈毒性,都是刷流氓。丙烯酰胺虽然是有毒化学物质,但是需要短时间大量摄入才会对人体产生毒性。正常饮食中摄入的丙烯酰胺并不会对人体产生致病的危害。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丙烯酰胺列为2类致癌物(2A),即人类可能致癌物。有研究表明,丙烯酰胺对人和动物都具有神经毒性。尤其对动物来说,还会影响其生殖能力,可能导致突变或致癌。但是在人身上能致什么癌,尚没有科学研究能下定论。
关于各媒体指出的“星巴克致癌”实属小题大做。虽然关心食品健康是出于好心,但是过度的传播谣言,会在百姓中造成恐慌,实属居心不良。
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很多事物都含有一定量的丙烯酰胺,比如薯片薯条、烤肉等丙烯酰胺的含量甚至高于咖啡。但是适当的饮食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消费者不必过分担心丙烯酰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