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问医生在线诊室平台

紫癜肾炎的判断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21日 21:28

    紫癜型肾炎多发于青壮年,多数发生在过敏性紫癜发病后4周左右,或紫癜尚未全消失之时。初有急性肾炎浮肿、血尿、颗粒管型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肾性高血压、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治疗包括消除病因,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组织胺药等。
 
       1.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育龄期女性,是一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常可累及肾脏,以非侵蚀性关节炎、肾小球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血清ANA、抗dsDNA 及抗Sm 抗体阳性为特征可与HSPN相鉴别。

2.系统性血管炎: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血管炎性疾病, 其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常为阳性,临床常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病理表现为Ⅲ型(寡免疫复合物性) 新月体肾炎。

3.原发性IgA 肾病:少数HSPN 患者早期仅有肾脏损害而无皮疹及肾外器官受累,类似原发性IgA肾病,但HSPN 肾小球毛细血管节段袢坏死、新月体形成等血管炎表现更为突出。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类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皮肤、粘膜出血倾向,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代偿性增生及抗血小板抗体阳性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