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问医生在线诊室平台

中医所说的伏邪致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16日 14:02

  痹病,也称“痹”、“痹证”、“风湿”,是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也可由内生痰、瘀、热毒引起),出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的总称。

  痹病几乎包含了现代医学所指的各种关节疾病,尤其是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病。其关节病症状与痹证临床表现极为类似。结合现代免疫学知识,本文从伏邪学说角度来探讨伏邪在痹病发病中的作用机理。

  虽知之以正虚外感,治之以祛邪扶正,总以祛风、除湿、散寒、清热之法,补气、养血、补火之术,效却非彰,何也?盖袭人之外邪,同也;而发病之径由,异也。故后世又有伏邪发病理论。如清?刘吉人的《伏邪新书》云:“感六淫而不即病,过后方发者,总谓之曰伏邪。”根据前人的论述,凡外感六淫病邪,侵入人体后伏藏于内,不立即发病,过了一段时间才出现症状者,均为伏邪(或称伏气)。由伏邪所致的痹病叫伏邪痹病,亦叫伏气痹病。

  伏邪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伏邪指伏气温病,即外邪侵犯人体,正气被束,不能托邪外出,使邪气得以伏匿,或伏于膜原,或伏于肌腠、或伏于肌核,或伏于脂膜,逾时而发。广义伏邪则指一切伏而不即发的邪气,既指七情所伤、饮食失宜、痰浊、瘀血、内毒等内在的致病因素,此脏腑有伏邪,也包括伏气温病。

   伏邪不仅有外感所致伏邪,还包括内伤杂病所致伏邪:如经过治疗的内伤疾病,病情得到控制,但邪气未除,病邪潜伏,可引发他病。或某些内伤疾病经治疗,达到临床 ,但未能彻底祛除病因,使残余邪气潜伏下来,遇诱因则反复发作。就会如刘吉人《伏邪新书》所云:“感六淫而即发病者,轻者谓之伤,重者谓之中。

  感六淫而不即病,过后方发者,总谓之曰伏邪。已发者而治不得法,病情隐伏,亦谓之曰伏邪。有初感治不得法,正气内伤,邪气内陷,暂时假愈,后仍作者,亦谓之曰伏邪。有已 ,而未能除尽病根,遗邪内伏,后又复发,亦谓之曰伏邪。”或者尚有一些患者因遗有父母先天之邪毒,伏藏体内,逾时而诱发。再者由于先天禀赋各异,后天五脏功能失调,自气生毒,渐而伏聚,遇因而发等等。

  以上就是对于中医伏邪致痹论的介绍,在这里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对风湿性疾病的防治,祝大家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