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半数家长不知验光前需“散瞳”“知不知道小朋友验光前需要散瞳?”小编在家长群随机调查20位家长,仅9位表示知晓,11位家长表示不知情。
配镜不合适有可能“弄假成真”
假设并未近视真的佩戴了250度的近视眼镜会怎样?医生表示,那有可能“弄假成真”,导致近视的发生。事实上,类似事件在临床并不少见。
金金今年12岁。三年前,她被家长带到眼科医院会诊时,戴着啤酒瓶瓶底厚的眼镜。“小孩入学头一年便开始近视,每年增长100~200度,现在已经近视500度了。”金金妈妈焦虑地对医生说。
医生详细检查后为金金佩戴了角膜塑形镜,这是目前国内外认可的可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的方法。从2017年到2019年,金金定期复查,每年近视增长均在25度以内。由此倒推可以判断,孩子当年佩戴的眼镜明显不合适,这才导致了近视度数飞快加深。
医生介绍,验光分主觉验光和客观验光,其中主觉验光主要是医学验光,其中涉及到十几项检查,除获得客观的屈光数据以外,还可以根据储备远视的情况,准确预判孩子日后是否会近视。
好多家长认为“视力检查嘛,检查一下视力便可以了”,千万不要以为眼睛检查只和视力有关,如果有条件,以下这些尽量都给孩子检查一下。
1、视力检查,是否有近视远视、散光等问题。
2、眼睛协调(包括斜视),是否有立体视觉补助,判断物体能力较弱等问题
3、视角范围,每只眼睛的可见范围,对物体上下左右观察的较大宽阔度及视敏度。
4、颜色视觉,是否色弱或色盲,辨别颜色能力是否有偏差。
5、对焦能力,是否近点对焦能力较弱,眼睛聚合能力是否不足,看东西是否容易疲劳。
6、眼底检查,可能需要散瞳放大瞳孔,观察视网膜,血管等其他问题。
眼镜店由于不具备操作设备,则只能在客观验光(主要是电脑验光)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插片试镜,确定视力情况和舒适度后配镜,部分乡镇眼镜店甚至仅凭试戴眼镜的主观感受确定度数。针对这一现象,医生一致建议,12岁以内青少年,初次配镜务必到正规医院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