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中耳的组成部分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如果中耳出现炎症,就是中耳炎。中耳炎分为化脓性中耳炎和非化脓性中耳炎两大类,其中化脓性又有慢性和急性两种;非化脓性则分为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此外,也有一些是特异性炎症,如结核性中耳炎等。儿童是中耳炎的高发人群。
中耳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咽鼓管受到细菌感染,就会引起急性中耳炎,属于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当人得感冒之后,本来在咽喉或鼻腔的炎症可能会向咽鼓管蔓延,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细菌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2.通过鼻涕感染。人的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当擤鼻涕是,两侧鼻孔都同时用力擤,会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3.游泳。游泳的时候,如果呛到池水,水有可能通过鼻咽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因此,在游泳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呛着。
4.如果婴儿习惯躺着吃奶,会容易将奶抢入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因为婴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而且比较短,内径宽。因此婴儿饮食的时候千万不能采取卧位。
5.吸二手烟。吸烟是,香烟中的尼古丁会进入血液,是血液变得粘稠,导致内耳的供血不足,不仅容易引起中耳炎,还会严重影响听力。
6.音量过大。如果平时在听音乐或听声音的时候,音量过大,长时间下去会引起慢性中耳炎。
7.外伤,如果外伤是鼓膜穿孔,千万不能滴任何液体进耳朵,因为液体会影响伤口的愈合,患者可以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如果处理不当会发生中耳炎。
中耳炎可以分为化脓性和非化脓性两类。出现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化脓性中耳炎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是耳痛和流脓。患者以婴儿和儿童居多,有时还会伴有发热和呕吐,如果未得到及时的医治,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像脑膜炎、脑脓肿、面神经麻痹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比较常见,会出现以下5种症状:1.全身症状,如怕冷,发热,全身乏力,呕吐,腹泻等;2.儿童,重唱是搏动性的跳痛或刺痛,可能会累及头部或牙齿,发生蔓延性的疼痛;3.耳流脓,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状,可以是黏液、黏脓或纯脓性;4.听力减退和耳鸣,听力会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下降,还会出现耳鸣,有的患者还会出现眩晕。5.耳聋,多数是单侧出现传导性耳聋。
非化脓性中耳炎也叫做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有4个症状:
1.听力下降。急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会在感冒之后、潜水是或飞机升降的时候出现听力下降,可能会出现“自声增强”现象。
2.耳痛。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通常是轻微的疼痛。
3.耳内闷胀和闭塞感。
4.耳鸣。耳鸣一般是间歇性发生,而且程度比较轻。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涕的时候,耳鸣就会出现。通常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一般在几个小时或1天之内。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的一样或几样,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避免错过治疗的黄金时机,使病情加重。
预防中耳炎我们需要做好疾病预防和饮食保健两个方面,具体解析如下:
一、中耳炎的疾病预防
①预防邻近器官疾病:鼻、咽部位是十分易受到细菌感染的,而且这些部位是和咽鼓有关联的,一旦这些细菌进入咽鼓管的话就会导致中耳炎的出现。所以预防邻近器官的疾病也是预防中耳炎的方法。中耳炎患者并不是意外患病的,而是因为不重视生活中细节可能导致中耳炎,预防中耳炎做好相关护理也能对疾病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预防才是硬道理,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好对各种疾病的预防。
②预防伤风感冒:中耳炎的出现是和咽鼓的感染有一定关联的,而咽鼓的感染又和伤风感冒是有很大关联的,如果想要预防中耳炎的话就需要在天气不佳的季节里避免伤风感冒。
③预防各种传染病:一般情况下,体质偏弱的人抵抗力都比较弱,如果身体某些部位受到疾病病毒的感染就有机会涉及到耳部,非常容易诱发中耳炎。
二、预防中耳炎的饮食保健
①首先预防中耳炎可以多吃含铁的食物。
②然后预防中耳炎可以多补充些含锌丰富的食物。
③多吃有活血作用的食物。活血化瘀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黏稠度,有利于保持耳部小血管的正常微循环。可常食用黑木耳、韭菜、红葡萄酒、黄酒等。
④适当摄入含维生素D 多的食物。维生素D 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动物肝脏、蛋类、蘑菇、银耳中含维生素D 较多。
中耳炎的危害不仅仅作为疾病对身体的危害,对患者的心理也有一定的影响,因为耳朵是我们接触声音世界的重要途径。如果因为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或者失聪,那么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