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疾病的治疗都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病情的轻重和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特别是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是一种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但是疾病是处于什么阶段呢?这一时期的临床症状是什么?同时,这个时期的疾病应该如何治疗?很多病人对此一无所知:
在临床上,强直性脊柱炎的发展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复杂性,单一的、无针对性的治疗模式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以及单一的治疗方式如药物和注射,已经不能满足强直性治疗的需要。据统计,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使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康复率提高了28.2%,提高了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标准治疗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多学科联合治疗是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和治疗的必然趋势。
1、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多学科联合诊断与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腰部、骶髂及髋关节部位会出现间接疼痛,早晨会出现晨僵背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性轻度症状,如全身无力、体弱等现象;X片症状不明显,结合专门的炎症检查,现在可以利用炎症部位与正常部位的温差来查看微炎症表。
涉及学科:疼痛、影像学、微创、药理学、免疫学和康复
治疗要点:准确定位疼痛和炎症在疼痛和影像学中的位置,微创和定点治疗炎症,微创介入局部痛点和关节炎性病变,达到消炎止痛、杀菌、祛积的效果在关节腔内,再根据免疫紊乱的原因,调整免疫平衡,结合科学的药物配伍和康复管理。
2、中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多学科联合诊断与治疗方案
中期强直性脊柱炎会出现下腰痛或腰骶区疼痛,晨起腰椎僵硬,腰骶部疼痛增加至上区,僵硬、疲劳、疲劳、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消瘦和模糊的骨缘在骶髂关节中,尤其在髂骨的一侧,伴有斑点。关节两侧的硬化骨形成。
涉及学科:疼痛、影像学、微创、药理学、免疫学和康复
治疗要点:结合疼痛学和影像学,准确定位疼痛和炎症部位,在局部微创部位释放粘连组织,开通药物营养供应渠道,建立药物营养正常输送发挥抗炎作用,调节免疫平衡对身体进行康复,然后利用康复来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
3、强直性脊柱炎晚期患者的多学科综合诊治
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腰骶部疼痛加重,脊髓疼痛加重,伴有全身关节疼痛,持续性疼痛;全身乏力、消瘦、肌肉萎缩或部分消失,器官功能减退;驼背、脊柱活动功能消失,骨盆X线片呈阳性,显示骶髂关节骨膜硬化融合,脊柱增生、桥接、畸形、弯曲。
涉及学科:疼痛、成像、微创、脊柱神经学、免疫学、康复、心理学
治疗要点:心理诊断前的心理咨询,疼痛科学和影像学对炎症部位的准确定位,微创医学对炎症的深度净化和清除,免疫医学对血液炎症的净化,脊柱神经科驼背矫正术,恢复正常生理曲度,调节免疫平衡,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