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问医生在线诊室平台

分泌性中耳炎如何进行有效地治疗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6日 17:32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以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耳部疾病,其中多见发病于儿童,是儿童出现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分泌性中耳炎不同于化脓性中耳炎,其临床症状一般为轻微耳痛、耳鸣、耳闷胀感等,有时摇头可听见水声,因为症状不明显,孩子描述耳部症状时相对不明确,导致家长很难马上重视起来,造成误诊漏诊,久而久之孩子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

 

  针对仅出现轻微耳痛、耳鸣或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建议进行药物与理疗相结合的方式,输液消炎、氦氖激光、咽鼓管吹张术三位一体,理疗为主,药物为辅,既能够避免传统药物治疗所产生的药物依赖性,又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疏调经络,组织修复的作用,在不开刀,不出血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遏制分泌性中耳炎。

 

  针对鼓膜积液较多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建议采用穿刺治疗,可以有效的清除中耳积液,明显改善中耳通气,若积液较多,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反复穿刺,该技术依靠高精显微镜,手术视野清晰,积液清除更彻底,患者痛苦轻易接受,安全性较高,积液清除高效彻底。

 

  针对常年患有分泌性中耳炎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的患者,建议进行置管治疗,在全麻的基础上借助进口高清蔡司显微镜,使用进口置管材料,与鼓膜契合度非常高,无排斥,有效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功能恢复。

 

  患者对于分泌性中耳炎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既要引起重视,也不可盲目就医,若治疗不当或迁延不愈,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很可能会迁延至慢性,建议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尽早到耳鼻喉专科医院做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平时生活中也应该注意耳部卫生,防止细菌、病毒再次感染中耳导致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