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问医生在线诊室平台

我们为什么要防控近视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4日 11:11

  一 什么是近视

  医生们常被问到关于近视的话题:我家孩子近视了吗?需要配眼镜吗?先来给大家讲一下什么是近视吧,近视的本质是“眼球这个相机的镜头无法对焦在底片上,对焦在了底片的前方”。

  眼球的屈光状态由角膜曲率(角膜的弯曲程度),晶状体(相当于相机的变焦镜头),眼轴长度决定的。上述任意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发生变化,使得外界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便发生了近视。

  近视的分类

  1. 按屈光成分分类

  轴性近视:眼的前后径过长(一般眼球的前后径的正常值在23.5mm-24mm,眼轴大于正常值可以导致近视发生)。

  曲率性近视:角膜或晶状体表面曲率过大引起(角膜的曲率正常值为43.5D,晶状体的曲率在19D左右,如果二者的曲率过大可能也会导致外界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

  2. 按近视的程度分类

  -3.00D以内者,称之为低度近视眼。

  -3.00~-6.00D者,称之为中度近视眼。

  -6.00D以上者,称之为高度近视眼。

 

  二 什么原因导致了近视

  1.基因不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

  多年来,学术界一致认为近视在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但是,1969年对阿拉斯加北部的因纽特人研究发现,在与世隔绝的社区长大的成年人中,131人中只有2人近视,但他们的子女和孙辈中有一半以上近视。60年前,中国大概10-20%的人口近视 ,而今天超过80%的青少年近视。全世界的近视患病率都在快速升高,亚洲尤其明显。目前欧洲的近视患病率也是比50年前翻了一倍。基因变化的发生是比较慢的,无法解释这种快速变化,更无法解释世界各地的近视患病率升高。显然,基因不可能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环境因素才是导致近视率飙升的主要原因。

  2、近距阅读多和户外活动少是引起近视的环境因素

  那具体是什么环境因素导致的近视呢?近距离阅读太多是可能的原因之一。早在400多年前,当时德国天文学家兼光学科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认为自己近视是因为做研究、阅读过多造成的。现代研究发现阅读和近视有强相关性,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发现在以色列,读一所需要大量学习宗教文本的学校的十几岁男孩的近视患病率要比读书时间较少的学生高得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近年来全球的儿童都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学习,或沉迷于电脑和智能手机屏幕,随之而来的是近些年来近视率也在快速上升(目前中国青少年80%的近视率,60年前 10-20%的近视率)。

  户外活动少也是近视率增加的环境因素之一,2008另外一项对澳大利亚悉尼和新加坡儿童的调查发现,在悉尼3%的华人近视,而在新加坡29%的华人近视。为什么同样是华人,他们的遗传背景、基因相同,为什么悉尼的华人近视患病率比新加坡的华人近视患病率低?原来在悉尼,儿童每周平均有13.75小时在户外,而在新加坡,每周只有3.05小时在户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每周19小时的户外暴露能抵消高强度的视近活动的不良影响; 即使父母双方都近视,每周10小时户外暴露仍有保护作用,能预防近视发生。户外时间少、近距离工作时间长的孩子近视发生率是户外时间多,近距离工作时间短孩子的2.3倍。

  三 近视有什么危害?我们为什么要防控近视?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亚洲近视的患病率高达80%,亚洲儿童每年近视的进展约1.00D,如果不做近视防控,在成年时(16-18岁)容易进展成高度近视(近视度数大于6.00D)。高度近视者发生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几率会高于非高度近视人群,而上述疾病许多是不可逆的致盲性疾病。

  一个调查研究中,小于4.74屈光度(D)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为0.015%,大于5 D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为0.07%,大于6 D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快速提高到3.2%。如果你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那有3.2%的可能性会发生视网膜脱离,而且度数越高风险越大。近年来高度近视已成为我国盲和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单纯近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度近视及病理性近视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所以我们有必要做近视的防控,防止青少年进展成高度近视。

 

  四 近视不可治但可控制

  1.近视不可治

  许多人认为,现在不是可以做近视眼手术吗,那可以治近视了吗?这个理解也是错误的,屈光手术是对近视做“矫正”而不是“医治”,矫正如同戴眼镜一样不能改变近视眼的本质,不减少近视眼风险。所以近视眼的屈光手术和戴眼镜一样也是一种矫正形式。比如做角膜屈光手术是把角膜切削为隐形眼镜的形状,相当于随时戴着用自己的角膜做的隐形眼镜——近视还在那里!还可以把框架眼镜缩小,放到眼睛里去,那相当于随时戴着眼镜,是ICL植入手术。角膜塑形是通过戴角膜塑形镜,把角膜变成隐形眼镜的形状,也相当于随时戴着用自己角膜做的隐形眼镜,所以视力提高了。这些方法本质上都是矫正,而不是医治近视。近视一旦发生便永远都存在,无法医治。

  因此即使做了屈光手术以后,眼球的屈光度变化了,但是眼底的改变始终存在,还是一个近视眼的眼底状态,还是会有相关的并发症出现,造成视力损害。这里提示做过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虽然不需要戴眼镜了,但是仍要定期检查,避免剧烈活动和外来的碰撞,早发现、早诊断、早医治相关并发症。

  2.近视可控制

  年龄越小,“近视化”(包括远视减少、眼轴增长)的速度越快;而年龄越大,“近视化”的速度越慢。人眼“近视化”速度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慢,8岁前“近视化”速度快(约1.25-1.5D/年); 8-14岁“近视化”速度也快(约0.75-1.0D/年);而14岁后眼球的屈光发育基本稳定(0.25-0.5D/年),近视化速度会减慢。所以,虽然可能“早晚都会近视”,但近视发生越晚,成年后成为高度近视的可能性越低。所以我们做近视预防和控制,为了尽量推迟近视初发的年龄,减慢近视进展的速度,目标是为了孩子成年后的近视度数不高(500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