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治好”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一种疾病只能从根本上治好,不会复发,那么就叫“治好”,那么精神分裂症确实是不治之症。但是这个标准是不科学的,因为即使是感冒也不能治好,然后就永远无法恢复。所以治好的标准不是一辈子不重复,而是症状消失。从这个意义上说,精神疾病也可以治好或暂时治好。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康复有两个标准:
。所有精神症状消失;
。自知完全恢复。
按照这个标准,60%以上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好,且头次作者的治疗效果更好。
但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都有一些副作用,会让人显得迟钝、呆滞,容易复发,复发率确实相当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即使患者已实现临床康复,仍无法参与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学习。为此,在很多情况下,虽然医生认为患者已经治好,但其他人仍然认为他们有问题。
如何判断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
在精神分裂症的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迅速控制阳性症状,兼顾远期疗效和预防策略,防止疾病转为慢性。疗效的判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急性期,精神病性症状的控制和消除以及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医生常用PANSS量表);
。维持治疗,患者病情的稳定性,病情是否有复发和波动;
。社会和认知功能的恢复程度;
。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程度(医生常用TESS量表),包括锥体外系副作用、代谢综合征等。
。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如抑郁、强迫症、药物滥用等。(可评估相应的专业量表)。
与复发者相比,首发患者对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更敏感。大部分首发患者在治疗第一周就能看到疗效,精神病性症状能很快得到控制,大部分基本正常,语言、行为、思维逻辑、情绪反应基本能恢复正常状态。有时可能会留下反应迟钝、行动迟缓、言语不畅、意志下降等负面症状,但基本不影响生活和学习。
同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体重增加、肌肉紧张增加、手抖、流口水、烦躁不安等。病情缓解后,患者的自知力基本恢复,意识到自己处于疾病状态,可能会导致抑郁和焦虑。
一般来说,急性期抗精神病药物应在达到治疗剂量后治疗6 ~ 8周。如果没有缓解,继续用药意义不大,即宣布药物无效。如果第一次用药无效,考虑改用另一种抗精神病药物。换药时应考虑个体因素和疾病特点,尽可能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换药时应评估精神症状、不良反应和反弹现象。同时,家属对治疗要充满信心,一开始不要气馁,给予患病亲属足够的心理支持,鼓励其积极治疗。
一般来说,药物不能治好精神分裂症,但可以长期控制症状。就像糖尿病一样,科学家仍然无法“征服”糖尿病,但长期的降糖治疗可以让糖尿病患者获得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质量。因此,请与家人一起正确对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温馨提示:济南的神安医院,是山东省一家集专业性、科研性于一体的精神心理疾病二级诊疗专科医院。医院在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躁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癔症、疑病症、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顽固性失眠、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如果您或是身边的朋友患有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千万不要耽误诊断随意服药,应及时去正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