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常用的止痛和降尿酸药物有哪些?急性痛风患者的选择药物是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布洛芬、萘普生和依托考昔。这类药物的优点是疗效好,短期内止痛效果明显,一般需要服用5~7天。成都的痛风医院陈建春医生谈到,这类药物虽然疗效好,但这类药物也有明显的缺点,可能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肾病、肝病和抗凝药物不适合老年患者。
急性发作期痛风患者除非甾体类抗炎药外,还有两种选择: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
秋水仙碱在预防痛风发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发作前24~36小时内服药效果最好。一般来说,它可以服用2~3天。秋水仙碱的用药量与中毒剂量相似。当约80%的患者服药后痛风症状尚未完全缓解时,会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此外,该药物不适合长期服用。长期服药有脱发、肌肉痛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的代表性药物包括泼尼松龙、甲基泼尼松和曲安奈德注射液。这种药物的优点是可以局部或全身给药,更适合不耐受秋水仙碱的患者。但是,使用该药物可能会导致血糖、血脂、血压升高、精神兴奋和躁动。不适合长期用药。长期用药也有骨质疏松和感染的风险。
成都的痛风医院陈建春医生谈到,众所周知,痛风是由体内尿酸过高引起的,因此治疗的根本原因是降低体内尿酸水平。临床上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别嘌呤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
其中,别嘌醇是他们的老大哥。别嘌醇适用于原发性痛风、继发性痛风结石和尿酸性肾病。该药物起效快,一般在用药后2~4周达到最大降尿酸效果。对于肝肾疾病患者,需要谨慎用药。用药后约3~5%的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非布司有很强的功效,但也很昂贵。它的价格是别嘌醇的4~10倍。用药后可能会引起很大的不良反应,适用于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用药约2周可明显降低尿酸水平。用药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的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损伤、恶心、呕吐、关节痛和皮疹。服药期间必须定期检查肝功能,避免服药过程中肝功能损伤。
苯溴马隆广泛应用于中国,其评价褒贬不一。我国临床一般用于原发性、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间歇、痛风结节肿等。用药期间可能会出现恶心、腹泻、胃部不适等情况,部分患者也会出现皮肤过敏。这种药的疗效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用药期间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