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的眼疾是白内障,青光眼也是一大眼疾。不过有一点,白内障失明了,能够通过做手术医治。而因为青光眼失明了便不能治了。医生形象的表示,青光眼是一辆没倒车挡的车,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可以通过刹车减速,停止。现在从不可逆的致盲眼疾来算,排在前列的还是青光眼。
偷偷摸摸“抢”视力
因为青光眼没什么症状,患者主动去医院看病的占得少。医生表示,我们真正的青光眼患者自己发现了或者被别人发现了去医院治病的,占青光眼总数的20%左右,80%都不知道。许多病人没被发现。中国青光眼患者占世界的1/4,数字是比较大的。
青光眼引起的视觉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特征性视野缺损,即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缩小或缺损。这种损害是不可逆转的,青光眼患者已萎缩的视神经目前在医学上还无法使其回到正常功能。因此只有早期诊断和规范医治,实现眼压的“持久达标”,才能控制病情的发展,保存现有视力。
主动给青光眼“踩刹车”
医生对开角和闭角青光眼进行了解释。闭角青光眼是眼睛里边有一包水,这个水要产生还要流出去,如果流不出去,眼睛越来越涨了。眼睛里可以流水的地方叫房角。大家可以想一下,房角如果关闭了,门关上了,水流不出去,它的眼压会怎么样?越来越高。那把这房角打开了呢?水流出去,眼压降下来了。这叫闭角。开角是门没闭,眼压也高,原因是什么呢?这个流通通道里是筛网一样的东西,对水的通透性不够了,有阻力了,所以眼压高了。那这个只能改变流水的通道,这要用药品,或者后不得已使用手术的方法。
还有一种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要特别注意。青光眼的检查不能光靠眼压的测量,还要做眼底视神经的检查。
青光眼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许多人都认为青光眼是老年人疾病,其实不然,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青光眼。相对来讲, 40岁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高度近视等人群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医生指出,如果患者属于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现眼痛、眼胀,视力急性下降,不明原因的头部不适,并伴随恶心、呕吐以及虹视(即在灯光外看到一个彩虹样的光环)等症状,要怀疑青光眼的可能,并及时前往医院进行专业的眼科检查。
降低眼内压是可以有效保护视功能的方法。青光眼医治的出发点是把眼压降低至专业水平,防止视野的进一步缺损,以保存现有的视功能。药品往往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的选择医治方案。药品的原则是用少种类的药、少的用药次数,以达到大和持久的降压疗效和低的副作用。
青光眼是长期性疾病,视功能丧失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因此,青光眼的医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开始医治后需要经常随访监控眼压和视野检查。患者万万不可擅自增加或减少用药量和次数,更不可自觉良好而停药。这些都会导致病程进展无法控制。因此,青光眼医治切忌虎头蛇尾,要坚持长期持续用药,规范医治,才能实现眼压的“持久达标”,远离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