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问医生在线诊室平台

惊恐发作是一种常见的阵发性精神病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8日 22:39

 惊恐发作是一种常见的阵发性精神病,又称惊恐障碍或惊恐障碍,也可称为急性焦虑症。

 表现为不可预测的、频繁的惊恐发作,表现为强烈的情绪活动、强烈的濒死感和/或失控感。

 还有心慌、出汗、震颤等严重的自主神经症状,然后是预期的焦虑和恐惧回避。同时,患者处理情绪的能力下降。

 惊恐发作患者往往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出现精神疾病并发症和自杀行为的风险较高。

 恐慌症发作的原因

 1.生物变化

 如乳酸代谢异常,肾上腺素和***神经受体功能失调,苯二氮受体敏感性降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局部脑血流量改变,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

 2.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遗传易感性和生活压力的相互作用是成人惊恐发作的根本原因。

 包括一级亲属在内,共病率为15%,而一般人群共病率仅为5%。另外,同卵双生子的共病率为5%,同卵双生子为2.5%。

 3.神经解剖学功能障碍

 惊恐发作可能与脑干受损有关,尤其是蓝斑、边缘叶和前额叶皮层。惊恐发作患者的急性临床发作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如心慌、出汗、颤抖等。

 这些症状可由作用于脑干的药物引起,如二氧化碳、育亨宾、乳酸钠等。,因此推测脑干尤其是蓝斑与急性惊恐发作密切相关。

 惊恐发作的临床表现

 1.惊恐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患者在进行进食、阅读、开会、行走、做家务等日常活动时,突然感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气短、口干。

 说话时语言含糊,全身肌肉颤抖或颤搐,注意力难以集中,胸闷、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窒息;

 心慌、心跳加速、感觉心脏快要跳出口腔、恶心、出汗、潮热或发冷、手脚麻木、肌肉紧张;

 同时有一种强烈的恐惧感,感觉自己即将失去理智,失控,或者发疯而死,所以渴望逃离。

 这种紧张和无法控制的情绪使患者极其难以忍受,因此他们四处奔跑尖叫求救,以便寻求他人的帮助,以防止崩溃、心脏病发作、精神异常或试图逃离特殊情况,以停止恐慌。

 患者发病突然,发作时意识清楚,持续时间短,一般为5-20分钟,10多分钟达到高峰,极少超过1小时。他可以通过排尿、打哈欠、入睡等方式缓解或停止发作,间歇期精神状态正常。发作后,患者能回忆起发作的过程,其自觉-切与正常无异,但常反复发作。

 2.期待焦虑

 在反复惊恐发作后,大部分患者在间歇期总是担心复发,因此感到恐惧、焦虑、紧张,并伴有一些自主神经活动兴奋。这个过程可以持续一个月以上,称为预期焦虑。

 3、求助和回避行为

 惊恐发作时的强烈恐惧,使患者感到极度难以忍受,因此往往会要求他人及时给予紧急帮助。

 在间歇期,大部分患者会主动回避一些活动,比如不愿意去人多的地方,不愿意一个人出门,不愿意坐车出行等。,或者出门需要陪伴,也就是继发性广场恐惧症。

 惊恐发作在某些情况下有时会导致广场恐惧回避,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感到无法及时获得他人的帮助或逃避。

 惊恐发作可分为两种:无广场恐惧症的惊恐发作和有广场恐惧症的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的治疗

 一旦出现惊恐发作,应积极治疗。治疗越晚,预后越差。其目的是尽早控制恐慌发作,防止其再次发生,造成广场恐慌。

 1.早期治疗

 在第一次处理惊恐发作患者时,要向他们解释,焦虑引起的躯体症状看似可怕,实则无害,主要采取解释性和支持性心理治疗。

 比如认真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向他们解释疾病的性质和特点,打消他们的顾虑,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说服他们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2.药物疗法

 治疗惊恐发作的有效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苯二氮卓类、选择性血清再摄取抑制剂(6RIS)、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6NRIs)。

 此外,SSRIs和SNRIs是治疗惊恐发作的一线药物。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和苯二氮卓类药物相比,这些药物的耐受性更好,因为它们具有较低的药物依赖和用药过量引起的副作用风险。

 由于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治疗期一般不应短于6个月,部分重症需维持3-5年才能完全缓解。

 3.认知行为疗法

 药物治疗往往需要结合认知行为治疗来控制惊恐发作,以消除预期焦虑和恐惧回避。

 认知行为治疗是由临床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进行的专业治疗。其近期疗效与药物治疗相当,且复发率低。它通常在药物治疗后实施。

 认知行为治疗是通过逐渐学会接触并引起行为的长期改变,消除恐惧反应,从而逐渐缓解惊恐发作患者症状的过程。

 其方法包括暴露疗法使患者在遭受惊恐发作时冥想自己的身体感受,消除其对各种自主神经反应的恐惧,教导患者注意调整呼吸频率以防止过度换气,放松训练,重建认知。

 4.预后

 部分病例经上述积极治疗后数周内可完全缓解,病程超过6个月者易进入慢性波动阶段;

 继发性广场恐怖症患者预后较差,约7%的患者有自杀未遂史,50%以上的患者合并重度抑郁,大大增加了自杀的风险,而无广场恐怖症的患者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