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是常见的肛肠疾病,在患上脱肛的症状后,在排便的时候,会有肿物脱出肛门外,并且在肛门周围有肿物隆起或是直肠内肿物脱出肛门外,引起脱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直肠息肉和肛乳头的肥大,痔疮和肿瘤等的都是会造成脱肛的。很多的患者不了解脱肛的情况,没有及时的治疗,这样就会给患者带去很大的危害。了解脱肛的症状及时的治疗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出现脱肛的症状后,首先要引起重视,不要因为在发病的初期,症状表现不严重就不治疗,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下,在排便时脱肛是因为什么?
1、脱出:在脱肛早期的患者在排便的时候直肠粘膜就会随着粪便脱出,在排便完了之后直肠粘膜是可以自行回纳的。但是当患者的病情加重的时候,患者的抵抗力也就下降了,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就会突出了。
2、出血:当大便出现干硬的时候,干硬的粪便就会对黏膜造成损伤,就会出现成滴血或者是擦拭便纸带血的症状饭,但是出血量是比较少的。
3、瘙痒:由于脱出会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使分泌物从肛门流出,或者脱出物不能及时回纳的情况发生的话,就会造成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或者糜烂,导致粘液溢出引起肛门周围瘙痒。
4、便秘:会造成脱肛的发作,并且脱肛还会导致便秘的情况加重。由于肛门肿物反复脱出,随之就会导致粘液排出,对患者的内裤造成污染,导致患者发生尴尬。
5、坠胀:由于直肠粘膜反复的脱出,造成直肠或结肠套叠,对肛门造成压迫,患者会有坠胀感。
6、嵌顿:排便时肛肠从肛门脱出不能及时的复位,久而久之就会对静脉回流造成影响,导致出现发炎肿胀,并造成嵌顿的形成。
7、潮湿:肛门括约肌的松弛,使得肛门常常有粘液流出,以至于出现潮湿感,或是因为脱出物没有及时的拖回,使得黏膜充血、水肿和糜烂、粘液刺激肛门周围的皮肤引起瘙痒。
在出现脱肛的症状后,应当先到医院进行检查,在确诊之后,医生会根据患者自身疾病发病的程度,来给出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事半功倍,让患者有个身体健康。及时的治疗才是关键所在。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