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又称为“听力障碍”,指的是患者出现明显的耳蜗神经及耳蜗系统出现损伤导致听力下降的一种疾病。临床上按声音传导方式可以分为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两大类。传导性耳聋指的是耳朵的鼓膜-听骨链系统损害诱发听力下降的耳聋;神经性耳聋指的是内耳中神经传导径路损害导致听力消失的耳聋。
混合性耳聋,属于兼具有传音性耳聋、感音性耳聋、神经性耳聋的听觉障碍。混合性耳聋的患者会出现气导听力、骨导听力呈现明显降低,以骨导听力的改变相对较小。混合性耳聋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听力的改变特征包含有气导损害、骨导损害两种,听力的曲线呈现缓降型改变,只表现于低频区可以出现气骨导间距。
混合性耳聋的患者可以出现反复自觉语音的识别力下降,接受的声音多有明显失真。混合性耳聋的患者,多起病于化脓性中耳炎、迷路炎、细菌毒素损伤内耳、血管纹损伤、螺旋器结构改变等疾病。若患者以传音性耳聋为主,患者可以使用骨导助听器,缓解听力的下降程度。但若患者存在高度的感音性耳聋,即使患者配用骨导助听器,只能提供极其少量的振动,只能提高少量的听力信息。
药物性耳聋,又称为“中毒性耳聋”,主要表现为听觉系统受到药物的作用,出现慢性的中毒性症状,患者可以出现耳聋、耳鸣为主要的症状。一般而言,患者多会在用药后的1-2周出现特殊症状,如听力下降,多呈双侧对称发作,首发以高频听力损失,继而逐渐扩展向低频听力损失,并呈现持续性加重,并可以于半年后稳定听力水平;患者可出现耳鸣,经久不息,患者多有痛苦的感觉。同时,药物性耳聋的患者还可以出现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系统出现全身性的损伤症状。
另外,不同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耳聋具有不一样的特色。氨基糖甙类抗菌素类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耳聋,患者多表现处首发4kHz以上的高频听力下降,而低频语言频率听力未见明显下降,患者可无明显耳聋感觉,若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尚可制止耳聋发展,属于半可逆性药物性耳聋。应明确,氨基糖甙类抗菌素类药物具有家族易感性,患者的中毒程度不取决于患者的药物摄入剂量,而取决于患者的个人易感性。利尿类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耳聋多呈现为可逆性的耳聋,若早期及时停药,可有效听力恢复。
混合性耳聋的患者一般会出现气导听力、骨导听力呈现明显降低的症状,可以使用骨导助听器以缓解听力的下降程度。药物性耳聋主要表现为听觉系统受到药物的作用而出现慢性的中毒性症状,患者以耳聋、耳鸣为主要的表现内容,主要以及时停药和对症治疗来缓解听力损失。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