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功能受到阻碍时,身体部分或全身的骨骼肌会感到无力和容易疲惫,这就是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的发病率与不同人群有关,常见于女性群体,儿童发病率较高。重症肌无力有两大病因,种是先天遗传,这种情况非常少见,第二种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病因比较常见。后者常与药物、环境等因素联系在一起。
重症肌无力患者常常感觉到身体局部或全身的疲惫,表现为明显的骨骼肌无力,特别是在天气炎热的时候,病情会明显加重。重症肌无力在临床上课分为六种类型:I型眼肌型、IIA型轻度全身型、IIB中等症全身型、III型重症全身型、IV型迟发重症型、V型肌肉萎缩性。这种分型方法是改良后的Osseman分型法,其依据是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症状的不同表现。
I性眼肌型常表现为眼睑下垂和复视,这是轻的肌无力症状,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很容易转化为更的重症肌无力。IIA型轻度全身型表现为四肢肌肉群麻痹无力,这是受眼肌无力的影响,也就是从I性眼肌型发展而来,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IIB中等症全身型患者在半年内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III型重症全身型也叫重度激进型,发病速度比较快,在短短的几周内就会发展到呼吸困难的程度。IV型即迟发重症型由前几种类型发展而成,通常经历2年左右的演变。V型肌肉萎缩性,这种类型比较少见。
根据病情的不同,重症肌无力患者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在治疗后应注意预防复发,要谨慎用药,盲目用药可能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甚至引起并发症。患者平时多注意运动,锻炼全身肌肉,不要长期保持同一种姿势,睡眠充足。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