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的子宫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如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伴有血凝块,进行性痛经逐渐加重。那么如何通过月经症状诊断子宫腺肌病呢?
如何通过月经症状诊断子宫腺肌病?
如何通过月经症状诊断子宫腺肌病?约60%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因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加而就诊。再之前,我们应该知道如何衡量月经是否正常。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经血特点:经血以不凝、暗红色为特征。经血中除血液外,还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和阴道上皮细胞。
2.月经周期:从月经初潮的第一天到下一次月经初潮的第一天称为月经周期。绝大多数人在28天到35天之间,但也有少数人一个周期短至20天或长至45天。在上述范围内,只要月经规律,就是正常的。
3.月经期:阴道出血的时期称为月经期。大多数人的月经期持续3至5天,但少则1至2天,多则7至8天也是正常的。
4.月经血容量:正常月经期血容量为20~120ml,大部分为50ml。它最多出现在月经来潮的第二至第三天,然后逐渐减少。
患子宫腺肌病后,经期会延长,月经量会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子宫肌壁疾病会影响子宫肌纤维的收缩,使经期开放的窦道无法闭合,导致出血时间延长,大出血。此外,子宫肌壁增厚,子宫面积缩小子宫腔扩大,导致子宫面积增加月经时膜脱落,出血增多。子宫腺肌病患者常因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影响而出现子宫内膜增生,这也是月经过多的原因。
女性朋友通过月经异常了解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后,可以在生活中通过观察月经是否正常来判断,如果感到不适,应及时就医。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