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过来!老师都给我打了,可见你近的学习情况有多糟糕!”
当孩子想辩解时,父亲说:“你不用找理由。你以为我不知道吗?写作业的时候心不在焉,天天想着怎么玩!”
问题:我没有给孩子表达想法的机会,所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判断孩子的行为。这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只关心我的成绩,不关心我发生了什么。
3.没有。
孩子们想和你分享他们今天写的日记。
具体内容你没看,发现字迹不工整:这个字怎么写?太扭太歪了,老师肯定不愿意往下看!
问题:当孩子愿意主动与你分享或交流时,不要往头上泼冷水。对他说不就行了。没有人喜欢和总是否定自己的人交流,先表达自己的不满只会让孩子觉得你站在了他的对立面,抗拒交流。
我们该怎么说?在处理事情之前接受孩子的情绪?
小时候最讨厌父母的行为。当我和其他孩子发生冲突时,他们不分青红皂白,会先批评我。当我觉得委屈想哭的时候,他们会大叫:别哭!
现在想想,这种沟通方式的问题是不接受孩子的情绪。不管事情是对是错,一定有原因。
听到“别哭”的训斥,除了害怕,其实更想哭。
“你是想哭一会儿,还是静下心来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如果你听到这些,孩子至少会觉得自己的情绪被接受和允许。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先关注孩子的情绪,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再处理问题。
2.多倾听孩子的想法。
父母和孩子之间,往往是父母带头沟通。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