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儿童青少年的焦虑和抑郁也有相应的年龄特征。
该年龄段个体的抑郁不同于成年期的典型抑郁,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开始时程度一般较轻;二是抑郁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第三,心境恶劣比抑郁症更常见;四是发病期相对较长;第五,轻度患者自发缓解的机会更大。
童年和青春期抑郁的典型表现是抑郁、抑郁或厌烦情绪逐渐加重,伴随着日益明显的语言缺失、孤独和萎靡不振,不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很多家长认为这些表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有“烦恼”或“成长的烦恼”,自然会消失,容易掉以轻心。与此同时,他们过去的天真逐渐消失,脸上的笑容也越来他们越来越不愿意参加同龄人的集体活动,更喜欢独处。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在认识到自己的抑郁状态后,往往希望通过个人努力来改善自己的情绪,比如回忆过去经历过的快乐,想象一些虚构的可以改善情绪的“故事”等。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可能会有一瞬间的自笑。从父母、老师等熟悉他们的成年人来看,抑郁症发作后,我们可以注意到他们的整个精神状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发生了不寻常的变化,从活泼快乐到内向沉默,让人认为是性格的变化。
儿童期和青春期抑郁发作的另一个不同于成年期抑郁发作的特点是更常见的故意自伤行为。在抑郁期,他们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刺激,出现异常强烈的自伤行为,也可能在内心的痛苦无法释放时,突然出现意外的自伤行为,如击打头部、撞墙、割腕等。
初中阶段孩子的焦虑症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多为轻度且不持久,如常见的考前焦虑。如果症状严重,病程持续,可能发展为符合诊断标准的焦虑症。最常见的焦虑障碍是特定恐惧症,如包括学校恐惧在内的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等。
此外,儿童期尚未确诊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往往成为初中适应学校生活的主要障碍。
初中是儿童到青少年的重要转折点,既有青春期正常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带来的成长挑战,也有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变化带来的适应挑战。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压力和精神障碍,所以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春。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