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培养病人生活自理能力部分患者病情略有好转后,不再注意个人卫生,打扫房间,不洗衣服,不做饭。这可能是疾病本身的残留症状,也可能是药物反应,也可能是家属对患者照顾过多,拒绝他做家务,对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康复护士要注重帮助患者培养生活能力和沟通能力,这对精神病人来说非常重要,这种康复过程要渗透到他们的言行中。患者需要像孩子学习走路一样重新学习和锻炼。精神疾病不同于身体疾病,不需要在恢复期进行充分的身体调养。适当的活动可以增加患者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其生活的独立性,为其进一步融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护士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主动做家务,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家属要给予更多的监督和鼓励。
2.培养患者的情感沟通能力。人的情感活动包括内心体验和面部表情。正常人对外界事物会有高兴、生气、难过、高兴等情绪反应,然后通过表情表达出来。恢复期患者常给人表情呆滞、反应迟钝的印象,需要加强训练。首先要提高患者的兴趣。兴趣越大,情感投入越多,幸福感越强。其次,我们应该考虑到自己,关心他人。理解别人的感受,能唤起自己的感受;第三,丰富生活内容。日常生活中聊天、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等非常简单的事情,都能丰富患者的信息来源。整天坐着,少说话,无所事事,自然很难产生丰富的情绪。要善于让患者及时、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让患者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学习和探索,这需要患者家属的耐心帮助。
3.培养患者的注意力。在恢复期,患者的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或不持久,这将极大地阻碍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因此,首先要排除药物的影响,选择镇静作用温和的药物进行维持治疗。此外,应该进行训练,以延长积极关注的时间。具体方法是从患者感兴趣的简单事物入手。如果患者喜欢听音乐,安排一个安静的环境,让患者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并记录患者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每天坚持训练,患者的集中时间会逐渐延长。然后训练病人专注于复杂的事情(比如阅读和写作)。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病人能够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超过一个小时,不会给他的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障碍。坚持锻炼很重要。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