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人会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在客服接待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疑问,比如对心理咨询的不信任,对咨询师的不信任等等。
其实心理咨询要有一个恰当的态度,这样心理咨询才会。那么,你需要什么样的心态呢?
首先,心理咨询的委托人要愿意改变,主动寻求帮助,这是前提。如果当事人不愿意自愿改变,那么就没有办法进行心理疏导,当事人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和抵触情绪,严重影响疏导效果。
其次,当事人要知道心理咨询需要预约和收费。原因有二:第一,严格设置预协商程序有助于当事人重视建立协商-拜访关系。第二,咨询师要下大力气制定咨询计划,咨询,花的功夫不亚于体力劳动者。如果委托人不愿意履行预约和付费的程序,要么是对心理咨询有一定的怀疑,要么是对咨询与就诊的关系不够重视。
第三,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多次咨询。它不是能解决持续心理问题的咨询。许多政党都渴望成功。通常是“咨询可以乐观吗?”“需要多长时间?”这种心态不利于咨询效果,当事人只停留在心理自省和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在行为上缺乏协调锻炼,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四,当事人要明白,心理咨询不可能完全在咨询室解决。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只是一部分,心理问题只有从这里得到缓解和改善。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事人要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终在人际关系和现实环境中解决问题。
第五,在咨询过程中,当事人要充分信任咨询人。不要隐藏自己的不良情绪和真实经历,让咨询师充分理解你的无助和沮丧。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咨询和面谈关系,咨询者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引导当事人摆脱痛苦,使咨询顺利进行,对心理问题产生作用。
第六,顾问和客户的关系是而且只能局限于咨询。咨询面试关系不能发展成其他关系。人与人之间有一个“心理距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空间,包括当事人压抑的情绪或者潜意识里不愿意接受的内容。
这些内容对简单的咨询-面谈关系没有影响,但如果咨询人与委托人频繁见面,可能会对委托人造成心理伤害。
第七,当事人要有一定的心理顺从而不是依赖。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就像是一个引导者,他会为当事人指明道路或者方向,但是如何到达那里需要当事人自己的努力。尤其是那些需要心理和行为调整的人,更应该避免用咨询师当拐杖,而是学会听从他们的指导,走出内心的泥潭。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