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焦虑来临时,在心理上,我们经常感到紧张和害怕。身体上,除了心跳加快,我们还会大量出汗,肌肉抽动,局部甚至全身颤抖。焦虑的导火索可能是一个让我们措手不及的瞬间事件。就像高中三年,在高考的压力下,考前我们整夜睡不着。考前听着收音机里认真的考生,我们遇到了一个看似熟悉但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的话题。...
在过去的六个月里,写下痛苦经历的那组学生看医生的次数比另一组少,他们的细胞免疫系统功能也比另一组好。
走出大学环境,我们再来看看职场。心理学家追踪了63名失业8个月的专业人士,并要求他们参加写作实验。
这些人被随机分成两组,并被要求写下“在过去的八个月里,失业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越深越好”,以及“这段时间你每天是怎么找到工作的?请列出你找工作的方法。"
就这样,这些人连续5天每天写30分钟。五天后,他们回家了。重要的是,写作任务的人在实验后的几个月内就找到了新的工作,这比另一组高得多。
此外,某医院的一项实验发现,写下疼痛的患者有47%恢复,远高于没有通过书写感受到疼痛的患者(恢复率为24%)。
让我们从长计议:这种思维的转变是更积极变化的催化剂。我们经常觉得有些问题根深蒂固,很难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此无能为力。既然压力本身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妨把遇到的每一个压力都当作一个利用它的机会。这些思维模式的微小变化会激发出一系列深入的变化,这些变化会成为我们的心理韧性。
选择死亡,也可以选择逃避。但是心理学家想鼓励你面对黑暗。不仅要直接面对黑暗,还要与黑暗相处一段时间,在黑暗中静静独处,记录和消化。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彭尼贝克是写作疼痛计划的研究员。让我们来看看詹姆斯做的一个实验。他招募了50名健康的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天花30分钟左右写日记。
一组学生需要写下与痛苦经历相关的经历,另一组可以随便记录一些表面的日常账目,比如今天吃了什么,去了哪里,谁做了什么。
连续写了四天,詹姆斯说研究结束了。半年后,他把这50名大学生带回实验室评估他们的健康状况。惊人的事情发生了: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