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很多不同疾病的患者都需要服用抗抑郁药物,尤其是抑郁症患者,需要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长期的规范化治疗。
然而,在诊断出抑郁症后,许多患者害怕抗抑郁药物:
“听说一旦吃药,就是药物依赖,戒不掉,不能开始吃!”
“我有朋友也很沮丧。吃了抗抑郁药后,感觉特别难受,身体也不好。告诉我不要带他们!”
“抗抑郁药会让人发胖!”
“吃了抗抑郁药后感觉昏昏沉沉的,头脑也不清楚。我得工作了。我吃不下!”
这样的担心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
在这里,我们将回答这些问题,并让您更深入地了解抗抑郁药的副作用。
1.与抑郁症带来的心理和身体伤害相比,服用抗抑郁药物显然利大于弊。
如果抑郁症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增加自杀的风险,同时增加患心血管等慢性躯体疾病的风险。
抗抑郁药物已被证明是治疗抑郁症,尤其是中重度抑郁症的方法,并被各国抑郁症治疗指南推荐。
第二,大多数抗抑郁药的副作用会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减轻,在服药后的前1~2周副作用更明显。
由于抗抑郁药物的起效时间通常为2~4周,且起效时间较长,患者在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时可能会感到明显的不适,但无法实现抗抑郁药物的积极治疗效果。
但只要延长用药时间,药效出现后副作用也会减少。早期放弃吃药很可惜,会人为增加“难治性抑郁症”的概率。
第三,临床上应对抗抑郁药副作用的基本方法有很多,比如逐渐增加抗抑郁药的剂量、睡前服药、饭后服药等等。
医生会在初期给患者小剂量的药物,然后慢慢增加药物剂量。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患者对副作用的耐受性。
对于可能导致疲劳和嗜睡的药物,如米氮平和帕罗西汀,医生会指导患者睡前服用,这样可以帮助患者入睡,同时减少副作用。同时,饭后服药也可以减少胃肠道副作用。
第四,对于难以承受的副作用,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医生会减少剂量或改变药物种类。
患者对副作用的态度很重要,不同的患者对不同的副作用可能会有不同的关心。
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应该是可以忍受的;然而,一些有副作用的患者可能会感到难以忍受,比如体重增加和嗜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允许适当减少药物剂量或改用另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抑郁药。
5.不要因为副作用而擅自停药。一定要和医生沟通,一起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如果擅自停药,会导致抑郁症状复发或诱发“戒断综合征”。
突然停药往往会导致血中药物浓度突然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停药反应,如头晕、心悸、紧张、焦虑等。然而,这种副作用不会持续很久,只会出现在少数抗抑郁药物中。
事实上,擅自停药更严重的副作用是患者缺乏抗抑郁药的保护,长期来看更容易复发。这就好比糖尿病患者如果停止服用糖尿病药物,虽然不会出现戒断反应,疾病还是会复发。
6.警惕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
虽然抗抑郁药尤其是新型抗抑郁药引起临床严重不良事件的概率很小,但如果出现非常严重的副作用,如自杀倾向、胸痛、呼吸困难、嘴唇肿胀、皮肤喘息等。,你需要立即就医。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