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虽然说是可以预防的,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药物,但是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所以艾滋病病毒的危害及其预防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医学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功能,使人体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终导致死亡。
因为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到数天,所以100℃20分钟可将其完全灭活、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因此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感染艾滋病病毒2-12周后才能从人体的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检测出抗体之前,感染者已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经过平均7-10年的潜伏期,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他们在发病前外表上与常人无异,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但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常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皮疹等症状。
已有的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虽不能艾滋病,但实施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传播危险,延缓发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要在经过艾滋病防治技能培训的医生指导下,对艾滋病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病人要坚持规范服药,治疗中出现问题应及时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随意停药或不定时、不定量服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导致艾滋病病毒产生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甚至治疗失败。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