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情绪影响着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有目标感的孩子积极性很高,他们会自动自发地学习实现目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也表现出难得的务实效率。但是老师和家长不能直接给孩子一个人生目标;相反,孩子们必须被引导,被榜样教导,被谈话来帮助他们朝着他们的目标前进。"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威廉·达蒙(William Damon)是当今世界研究青少年发展和品格教育杰出的学者之一。他焦虑的是,这一代年轻人普遍面临浮躁的现象,不愿意做出任何承诺。通过长期、大规模的调研访谈,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缺失“是动力的来源和目的感”。
戴蒙认为,动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要素,但大多数成年人谈论的动机,通常是短期动机,如通过考试和进入大学。然而,研究表明,如果没有更大的目标,短期目标和动机通常是徒劳的,很快就会在没有方向的活动中耗尽。
戴蒙在《通往目标之路》一书中不断强调:“目标是我们大多数日常行为背后的动机。目的的澄清在于能够清楚地回答“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这很重要?”“为什么对我和我外面的世界很重要?」
戴蒙看到,有目标感的孩子积极性很高,他们会自动自发地学习实现目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也表现出难得的务实效率。
目的影响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但是老师和家长不能直接给孩子一个人生目标;相反,孩子们必须被引导,被榜样教导,被谈话来帮助他们朝着他们的目标前进。
年近七旬的戴蒙也发现,这是他在漫长的求学过程中,提醒和引导年轻人和父母找到人生目的的个人人生呼唤。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