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焦虑已经成为中国普遍的社会问题。当焦虑超过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发展成心理疾病(焦虑症)。你有多焦虑?如何缓解焦虑?
第一,焦虑对身心都有害。焦虑从轻到重可以分为四个等级:
1.一是感觉紧张,经常感觉无法放松,习惯皱眉头;
2、然后爱出汗,头晕,气短,总想上厕所;
3.之后会对未来有莫名的担忧,比如担心工作和健康;
4.发展到对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和他人的言行保持警觉。
第二,长期焦虑损害身心健康
一方面,长期压力会引发自由基释放,导致细胞破坏,加速衰老,对心脑血管不利;另一方面,焦虑会导致睡眠质量差,如心慌、胸闷、气短、心跳和呼吸加快、思维过度,以及脱发、皮肤弹性差、过早出现皱纹等早衰现象。如果你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你的工作、生活和与人相处的能力都会严重下降,从而导致你的事业和家庭生活停滞不前。
三、如何克服和缓解焦虑
焦虑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会积累,会消退。克服焦虑就像爬山。重要的是坚持。建议,要做到以下四步,及时调整心态,学会与焦虑“和谐相处”。
1.找出根本原因。先分析焦虑从何而来,再逐一分解。一般来说,焦虑来源于“不确定性”,行动是克服焦虑的好武器。比如你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很迷茫,不妨冷静分析一下自己的处境,找适合自己的路径,然后下定决心勇敢去做。
2.不想要后果。任何事情都会面临挑战,紧张很正常。这就是所谓的预期焦虑。这个时候,不要过多考虑结果,而要努力从中获得成就感。
3.分散你的注意力。焦虑症患者的思维会进入“越焦虑越偏执越焦虑越思考”的恶性循环。一旦开始进入焦虑状态,就要提醒自己及时转移注意力,防止情绪恶化。做一些你喜欢的事情,比如看电影,听音乐或者读一本有趣的书。也可以跑步做家务,让自己远离想象。多交一些开朗的朋友也可以避免焦虑。
4.放松方法。放松的方法有很多,但只有找到适合自己。深呼吸、喝水、拥抱和微笑可以放松肌肉,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环,减少与压力有关的激素。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