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残忍的人容易被强迫
强迫症的病因复杂,尚无定论。目前认为主要与社会、人格、遗传和神经内分泌因素有关。性格方面,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更容易患强迫症。这些人往往从小就接受相对严格的教育。受父母教育观念的影响,他们往往对自己不满,会习惯性地反思自己,甚至苛刻地检查自己的言行,放大自己的缺点。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通过重复某种行为或观点来纠正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习惯形成,“死胡同”越陷越深,最后不反复做就陷入焦虑的泥潭。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在患病前有强迫性人格,说明他们谨慎,责任心强,希望一切都能完美。因此,他们在处理不良生活事件时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
某些职业也容易导致从业者的强迫症。比如会计,每天面对的都是准确的数字,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反复校对成了工作负责任的表现,他们也是强迫症的高危人群。许多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在刚发病时往往会遭遇不良生活事件,如人际关系紧张、婚姻考验、学习和工作受挫等。他们内心经历的矛盾和焦虑,只能通过强迫症状表现出来。
重视心理,发展自我治疗
强迫症带来的痛苦不仅限于个人,还会影响到家庭,甚至工作。比如一个极度怕脏的人,会要求家人不断洗手,到处用消毒液消毒。一般来说,如果症状每天持续1小时以上,或者造成困扰,损害社会功能,就需要去心理科或者精神科。
强迫症一般采取药物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几个指南推荐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作为治疗强迫症的一线药物。但是用哪种药是由医生决定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被认为是治疗强迫症的常用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单。但由于性格缺陷往往是强迫症患者的性格基础,不改变其性格缺陷。以精神分析为导向的心理治疗,作为一种能不断改善人的性格的治疗方法,不仅能消除强迫症患者的症状,还能起到治本的作用,因此在治疗中值得推荐,尤其是对于有严重性格缺陷的患者。
另外,疾病的预防永远大于治疗。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每一个孩子的人格健康发展,消除强迫症发病的土壤,才是根本。至于如何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是一个大课题,是家长、学校、社会都要做好的功课,也是心理学家一直感兴趣的课题。简单的方法很难回答,更别说短时间内教会每个家长了。多关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知道心理学是如何发展的,才有可能给予有利的干预。心理治疗绝不是和病人聊天那么简单。现在的孩子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吃饱穿暖了。很多父母注意到了他们强烈的情感需求,却不知道如何处理。需要强调的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绝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一直是我们提倡的。在此呼吁大家多关注心理健康,这样家庭才会更和谐。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