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症的症状和表现
1.恐惧的对象主要是社交场合和人际交往,比如见人就脸红,和人对视。
2.高处、广场、人多的地方可能会感到恐惧。患者常常害怕离开家,害怕独自一人,害怕在离开家后无助或无法立即离开场合。
恐惧情况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一些病人完全被困在家里,因为他们害怕没有立即的出口。
3.害怕接近特定的动物,恐高,打雷,黑暗,飞行,密闭空间,在公厕排便,吃东西,牙科,目睹出血或外伤。
人们害怕接触特定疾病的患者或情境,因此触发的情境单一而具体,可以诱发类似场所恐惧和社交恐惧的恐慌。
4.社交恐惧症,人际交往中无法与人进行眼神交流。一旦发现别人关注自己,就会觉得不自在,会不由自主地低头,甚至会觉得很羞愧。
一般害怕在公共场合说话,害怕成为关注的焦点,所以患者往往会回避社交,甚至与社会隔绝。这种恐惧症多发生在17-30岁,部分还伴有脸红、手足颤抖、恶心等自主神经症状。
5.广场恐惧症是指患者对拥挤的公共场所或空旷的环境极度恐惧。患者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感到紧张不安,害怕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但又无法逃离这样的地方。
特别是患者害怕会议室和商场,不敢去一些宽阔的地方如运动场。即使他们乘坐交通工具,他们也会感到尴尬。这种恐惧症一般发生在25岁,高峰期在35岁,女性多于男性。
6.幽闭恐惧症与广场恐惧症相反,指的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病人在这个地方会感到不安,想逃避。甚至会出现心跳加速、哮喘、晕厥等严重症状。
7.特定恐惧症是指对特定事物的恐惧,如对某种疾病的恐惧、对某种动物的恐惧、恐高、对雷电的恐惧等。
如何鉴别诊断恐惧症?
1.对正常人的恐惧
正常人会害怕某些事物或场合,如毒蛇、猛兽、黑暗安静的环境等。
看这种恐惧的合理性,发生的频率,恐惧的程度,是否伴有气短、出汗、心悸等自主神经症状。,是否明显影响社会功能,是否有回避行为。
所谓回避,是指患者明知恐惧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但必须选择回避。不回避,不是病态。
2.与其他神经官能症相区别。
①焦虑是恐怖症和焦虑症的核心症状,但恐怖症的焦虑是由特定的对象或情境引起的,是情境性的、阵发性的,当事物发生变化时焦虑可以减轻或消失。
但焦虑症往往是持续存在的,并不是针对某个特定的环境或对象,所以也叫自由漂浮焦虑或广泛性焦虑。
②强迫性恐惧源于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或观念,恐惧的是失去自制力,而不是对外界事物的恐惧。
③疑病症患者过分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某一部位的功能,怀疑自己患了某种疾病。他们的担忧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的解释和客观的检查结果往往不足以动摇他们固有的偏见。这类患者认为自己的疑惑和担忧是有道理的。
而恐惧症则认为这种恐惧是不必要的,但又不可能摆脱,于是求助于医生来摆脱困境。主要区别在于,恐惧症患者害怕的对象在患者自身之外,而疑病症患者担心的是自己。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