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她急着和一个朋友去逛街,紧张地对我说:“哦,不!我忘记带手机出来了。”对于老是忘带手机的我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于是我笑着安慰她,“那我们就可以不受打扰的逛街了!”
我的朋友,买东西一向很有精神,这次却心不在焉,一直问我:“会有人叫我吗?”后来我发现很多人和这位朋友一样,患有“手机焦虑症”,极度害怕错过来电。为了接到每一个手机,他们会把家里和办公室的手机转移到手机上。一旦不随身携带手机,就会焦虑。如果你仔细听他们在说什么,你会发现没什么重要的。
这类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受欢迎,但实际上他们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需要依靠手机来确定周围的人在干什么。
有一天,我五岁的侄子用命令的口吻对我说:“叔叔,把你的手机借我用一下!”我好奇地问他:“你在给谁打手机?”他有点不耐烦地回答:“我不是打手机,我在玩游戏!”
当我告诉他我手机里没有好玩的游戏时,他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我说:“怎么会没有呢?”言下之意是:“骗子,明明你不肯把手机借给我玩!”
直到我拿出手机证明我说的是真的,他才勉强接受了这个事实。侄子的表情让我深深感到自己落伍了,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广告画面:手机过时的男女羞于将手机藏在汤碗里,却还是被餐厅服务员发现了。
看到这个广告,觉得宣传手法太夸张了。没想到我现在居然也有这种感觉。前不久手机用坏了还得换新,现在手机寿命越来越短,“过时”成了“垃圾”,就该“死”;继续使用旧手机的意义似乎不是节俭的美德,而是过时,跟不上时代潮流。
不管你喜不喜欢,手机似乎已经对人进行了虚拟分类。比如成功人士用更轻的顶配手机;流行族群都偏爱酷炫的手机,否则会显得格格不入。其实手机是一种通讯工具,不必陷入“攀比”的心理。
医生强调,在有疾病的朋友中,如果能提高疾病预防常识,注意对疾病原因和症状、危害护理等的学习和了解。,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及时发现疾病,有助于男性治疗疾病,并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