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情绪。焦虑不代表都是病态情绪。我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我们的基因自动给我们留下了礼物。焦虑背后真正传递的信息是,生活可能会有变化,我们对环境感到不安,所以才会有焦虑。
其实面对压力,适度的焦虑对我们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这种情绪可以充分调整身体各器官的技能,使人更有动力去迎接挑战。但是,过度焦虑反映的是过度担心,这是不必要的。凡事适度,焦虑程度过重,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形成病理性焦虑,对我们的身心造成伤害!那么怎样才能应对焦虑,防止焦虑转化为焦虑呢?
首先要明白,焦虑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情绪。当梦想与现实有差距,或者事情的发展与人们刚开始的预期不同时,人们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焦虑反应,比如取舍、焦虑、担心等。有很多事情可能会让我们焦虑,我们感到焦虑是很自然的。所以当焦虑发生的时候,不要担心,不要加重,正确恰当的对待。
如何正确恰当的对待焦虑?首先你要告诉自己,问题要靠行动来解决。陷入焦虑只会让你越来越着急。只有妥善整理自己的焦虑,防止焦虑扩大影响,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才有更多的精力让自己走出焦虑的状态。
然后,如果问题很难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学会适当转移自己的精神注意力,不要让自己一直处于焦虑或担心的状态,比如,放下身边的琐事,投入大自然的怀抱,看看树,看看水,看看花,在大自然中自由呼吸,无忧无虑。经过这种调整,我们可以把自己重新投入到工作或学习中,从而以更大的热情去解决问题和焦虑的来源。
然后,人要学会放松自己。自我放松可能无助于解决问题和困境,但可以让人暂时忘记当前的焦虑,控制自己的情绪。平时可以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听音乐,运动,冥想,按摩等等,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心情。同时,每天充足的睡眠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自己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自己的焦虑。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