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是大肠的尾端,约长15-16cm,所以直肠息肉又称为大肠息肉。它是直肠内肉壁的病变,形状为直肠粘膜上的肉质凸起。早期患者没有症状,只有息肉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便血、便秘、腹痛、腹泻等情况。但要是是腺瘤型息肉就有很大可能会恶性变化成肿瘤。直肠息肉常发于以下几个部位。
一、肛门附近。直肠息肉长于肛门时是可能挤出肛门外的,这个部位的息肉有时会让人误以为是痔疮。
二、齿状线附近。齿状线位于肛管与直肠交接处。这个地方是肛肠疾病的多发区,大约有85%的肛肠疾病发生于此,在临床医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肛管内。从齿状线到肛门约2.5cm是肛管,这里的神经非常灵敏,做手术时这里是痛区。四、肛柱上。肛柱是直肠内的粘膜褶皱,为肛门括约肌收缩而成,肛门括约肌收缩时肛柱消失。
五、肛瓣。肛瓣在直肠末端,是连接着肛柱的半月状粘膜皱囊。
六、肛梳。肛梳在齿状线下方,长约1cm,形状是环形,颜色为蓝色。
直肠息肉理论上是可以长在直肠内所有位置的,要直肠息肉还是要做手术进行摘除,目前治疗直肠息肉都是使用内镜下各种摘除法,高频电凝灼除法、活检钳除法、粘膜玻璃嵌除法等,根据病情的严重、息肉的大小来选择方式。直肠息肉非常容易复发,患者痊愈后记得更改生活习惯,饮食对直肠息肉的生长影响是很大的。每天记得喝三杯水,日常的饮食多选择含纤维多的,如:玉米、打斗、燕麦、荞麦等,果蔬也要多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碰。每天要定时排便记得加强锻炼,排便时间尽量控制在5分钟内。有助于血液循环。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