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痔疮大家想来都不觉得陌生,毕竟俗话说“十有九痔”嘛。痔疮发病后多半会导致便血、肛门疼痛、肛门肿块等症状的出现,因而很多人在出现这些症状之后就都以为是痔疮犯了,然而除了痔疮之外,还有其他的肛肠疾病也会有这些症状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去判断自己是否患了痔疮呢?
1、痔疮和肛瘘的区别:
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它是一种一端开口于肛管直肠壁,另一端开口于肛周皮肤,并有肉芽组织覆盖的瘘管。然而,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把和肛管直肠有关的窦道往往也包括在内,称为不完全瘘或单口瘘。
肛瘘是肛门腺体感染形成化脓性脓肿后,有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留下的一种后遗症。肛瘘的主要表现是肛门周围皮肤上有疮口,不断向外流脓血。它的形成原因是直肠炎症,而直肠炎症多是由于大便干燥、肛裂、其它感染性疾病引起。其实肛瘘与痔疮较容易区别。
2、痔疮和肛门湿疹的区别:
肛门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肛周皮肤病,它具有多形性损害,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等特点。症状主要是肛门及周围阵发性剧烈瘙痒,此外还有肛门湿润不适、疼痛,以及其他全身症状,如消化不良、腹胀、便秘、腹泻等。
肛门湿疹的发病是因为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内分泌功能失调以及外用药及化学物品的刺激等。所以在治疗时应原发病,改善和除去诱发因素,保持内裤清洁避免搔抓。
3、痔疮和肛裂的区别:
肛裂是仅次于痔疮的常见肛门病的一种。肛裂的发病原因很多,但大多与肛门周围反复感染、溃疡及大便干燥有关,排便时肛门疼痛、便血(便血量不多)。肛裂既可单发又可多发,前者是指只有一个裂口,后者可有两个以上裂口。
早期的肛裂是表浅上皮破裂,到了晚期则形成很深的肛管溃疡。此时裂口下端皮肤可因长期慢性炎症刺激而形成小袋状皮肤隆起,称为裂痔,以前称为“哨兵痔”。其临床表现为疼痛、便血、便秘。肛裂的疼痛特点是排便时有刀割样的剧痛,排完便后疼痛有所缓解,但片刻后又会产生持续的难以忍受的剧痛,长达数小时,甚至一天。
4、痔疮和肛脱的区别:
肛脱说的是直肠粘膜下坠脱出肛外,脱出部分呈环状,而内痔脱出时,脱出物常在一处或多处,以截石位3、7、11点为多。如果脱出不是十分严重,自我鉴别时和内痔痔核脱出、外痔肿块是很难区分得清的,都表现为肛门外肿块。但是痔疮肿块是血液瘀阻形成的,可通过消炎、活血化瘀消除;脱肛则是把脱出部分再送回去,不严重的可自行复位,严重的需手术。
儿童一般很少得痔疮,若有便后肛门肿物脱出,应考虑是脱肛或直肠息肉。脱肛者多见于儿童、老年、产妇、长期腹泻者、慢性咳嗽者、酒色过度者,盖因此类人元气不实气虚下陷,或长期的腹压增大。
痔疮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需要时时提防,建议大家平时要多吃蔬菜水果,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在出现类似痔疮的症状出现后,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去接受检查,分辨到底是痔疮还是其他肛门疾病的,然后接受相对应的治疗,以免病情一拖再拖,严重危害人的身体。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