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知己知彼方百战百胜”,当疾病来临时,只有先知先觉的及时发现症状,才能将疾病的危害降到较低点,并达到理想的效果。有些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虽并不是非常的明显,但也不是无踪迹可寻。一般海绵状血管瘤在来临时,一般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皮肤征兆”。
若出现以下3大的异常,则预示着海绵状血管瘤来临:
1.压迫症状:多不引起患者不适症状,仅少数患者因瘤体压迫神经,从而出现相应的疼痛或麻痹症状;
2.蓝色肿块:若瘤体位于浅表组织,可呈现为暗红色、紫色或蓝色的结节样外观的肿块,触之质地柔软,病灶内可扪及质硬的颗粒。以头面部病变为例,若海绵状血管瘤位于深部,仅表现为时大时小的软组织肿块,不容易引起患者的注意;
3.疼痛感:发生在头面部的血管瘤瘤体较大时,患者可出现相应部位的肿胀,如舌体、腭部、咽侧、颊黏膜等好发部位的肿胀,多不伴有疼痛感,发生在四肢的瘤体可引起患者的肿胀和增粗,部分患者会有较明显的疼痛感。
海绵状血管瘤是我们所熟悉的血管瘤疾病中很常见的其中之一,患了这个疾病之后的患者其血管损害较慢,且大多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则不是特别明显。那么想知道海绵状血管瘤具体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吗?
7大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表现,需掌握:
1、位置较表浅的海绵状血管瘤,局部皮肤膨隆,高低错落,起伏不平,皮面微现蓝色或浅紫色,曲张盘旋的血管隐约可见。
2、海绵状血管瘤位置较深而不波及皮肤者,除局部显现形态不规则的轻、中度膨隆外,肤色并无明显改变。
3、绵状血管瘤好发于头、面、颈部,四肢、躯干次之。
4、常见于皮肤皮下组织外,偶见于粘膜下,也可发生在肌肉、骨骼和内脏器官内。多在出生时即已发现,或起病隐伏而难以有效追溯发病年月。
5、海绵状血管瘤也可见于粘膜下层,粘膜表面呈暗蓝色改变,浅表肿瘤呈现蓝色或紫色。肿物扪之柔软,可被压缩,其体积大小可随体位改变而发生变化。触诊检查有似蠕虫盘绕聚集之感,或可扪出颗粒状静脉石存在,X线照片也可显现静脉石,此乃血栓机化钙盐沉着而形成。体位移动试验阳性。
6、海绵状血管瘤还可发生于肌肉组织内,称为肌间血管瘤,以股四头肌常累及,易被误诊。有时累及骨骼,表面粗糙不平,如虫咬状,累及骨髓腔者,X片中可见骨小梁被破坏后的多腔空泡样征象。
7、下颌骨的海绵状血管瘤发病率虽不高,但应予重视,有时因拔除一个松动的牙齿可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当血管瘤受外界刺激时,可引起血管周围组织炎性反应,患者自觉皮肤发热、肿胀、疼痛,或在病灶表面发生破溃。有血栓或静脉石形成时,也可出现局部疼痛,疼痛往往为一过性,短则一天,长则数周,以后自行缓解。
清楚了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以后,你是不是能够更加自信地分辨出来了呢?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该疾病,可根据以上的症状和临床表现对应检查,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的肿瘤,不是那么可怕的疾病。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