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一种是毛细血管瘤。细心的人发现虽然都是毛细血管瘤,但之间又有所不同。确实如此,毛细血管瘤根据症状不同,又被分为几种类型。俗话说“对症治疗”,那么了解清楚属于毛细血管瘤的哪种类型是至关重要的。
毛细血管瘤是血管瘤中常见的一种,但是往往容易造成较大危害,究其原因就是很多年轻家长不了解其症状耽误了治疗才造成的,那么毛细血管瘤有哪些类型呢?每种类型之间又有哪些症状呢?
1、多发于人的面部及口腔粘膜处,这就是新生儿斑痣毛细血管瘤;
2、不高出皮肤者颜色呈鲜红或紫红色,周界清晰,外形不规则,呈葡萄酒斑状;高出皮肤者表面高低不平,似杨梅状,这就是葡萄酒色斑毛细血管瘤;
3、压迫瘤体时由于血液流出瘤体,表面颜色退去,解除压力后,血液立即充满瘤体,恢复原有的大小及色泽,这就是蜘蛛形痣毛细血管瘤;
4、表现为鲜红或紫红色,周界清,外形不规则,似草莓状。这就是草莓状毛细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常出现在脸、手、腿等部位,开始就是一个红疙瘩,与蚊虫叮咬的红斑或胎记很相似,很容易被家长忽视。有些家长直到血管瘤被孩子挠破出血,发生感染后才来就诊。夏天因孩子穿着较少,容易发现血管瘤的踪迹。
婴儿毛细血管瘤由大量增生血管构成,是小儿常见先天性软组织肿瘤,发病率约为1%~2%,大多数在婴儿出生后被发现。婴儿毛细血管瘤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期:
1、增生期:出生后血管瘤不断增生扩展,迅速向周围皮肤及深层组织侵犯,血管瘤的增生期一般时间为6~10个月。
2、稳定期:血管瘤增长速度逐渐缓慢,随着幼儿生长,血管瘤缓慢增长,但增长速度仍比小儿生长快,血管瘤增生和退化交替进行,一般时间为3~6个月。
3、退化期:一般1岁以后血管瘤增长速度缓慢下来,部分毛细血管瘤开始退化,血管瘤内纤维脂肪组织增多,极少数患儿在5岁时可以完全退化。
温馨提示:很多年轻父母对于毛细血管瘤了解甚少,建议多留意患儿的身体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家长在发现孩子毛细血管瘤和治疗的同时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太多的心里负担,帮助宝宝树立积极乐观的性格 。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