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是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的绝大多数病例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称为继发坐骨神经痛;少数系塬发性,即坐骨神经炎。
病因多种多样:绝大多数患者的坐骨神经痛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称为继发坐骨神经痛;少数系塬发性,即坐骨神经炎。
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1、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疼痛剧烈的病人可呈特有的姿势;腰部屈曲、屈膝、脚尖着地。如病变位于神经根时,椎管内压力增加(咳嗽、用力)时疼痛加重。
2、有坐骨神经牵拉征,Lasegue征及其等位征阳性,此征的存在常与疼痛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局麻坐骨神经根或神经干此征可消失。
3、可有或无坐骨切迹处坐骨神经干的压痛。
4、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膝反射可因刺激而增高。
5、可有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各种感觉的减退或消失,包括外踝的振动觉减退,亦可有极轻的感觉障碍。
6、肌力减退的程度可因病因、病变部位、损害的程度不同差异很大,可有坐骨神经支配肌肉全部或部分力弱或瘫痪。
坐骨神经炎
常伴随各种类型的感染及全身性疾病发生,如上呼吸道感染。因坐骨神经较为浅表,受潮、受寒时易发生坐骨神经炎,全身性疾病发生坐骨神经炎时应注意有无胶原病及糖尿病等并发。
坐骨神经痛大多数为单侧,不伴有腰、背痛;疼痛一般为持续性,亦可为发作性,椎管压力增加时症状加重,亦可沿坐骨神经径路放射。坐骨神经干压痛明显,腓肠肌压痛存在;疼痛与肌无力多不平行,一般疼痛较重,而肌无力多不明显,急性期由于疼痛判断运动功能较为困难,可检出足下垂,腓肠肌、胫前肌萎缩;跟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但跟腱反射亦可正常,膝反射正常,浅感觉障碍明显。
对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类的。
1、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用患侧拇指的指尖按压环跳、承扶、阿是等穴,每穴按压10 —20秒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度。
2、患者体位如前,用患侧拇指的指腹在环跳穴处进行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地按揉 1—3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发热、舒适为度。
3、患者体位如前,用患侧手掌的掌根在患处进行按揉2、3分钟,以局部感到发热、舒适为度。
4、患者体位如前,用患侧拇指的指腹对梨状肌处进行弹拨6-10次,以局部感到酸痛为度。
5、这种坐骨神经痛的治疗,其疗效甚佳,有时几次甚至1次即可治愈。
6、病人在日常工作劳动中,应避免再次受伤,同时应避风寒侵淫,以免加重病情,这也是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时需要注意的。
其实这种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我们是可以完全放心的。但是这种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是一时的,不可以根治坐骨神经痛,所以在平时我们还是需要注意不要坐的时间太久,导致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