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问医生在线诊室平台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特点与诊断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27日 18:02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但几乎可以确定是由免疫介导的。疾病各方面表现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阻滞剂治疗的戏剧性反应提示该细胞因子在强直性脊柱炎免疫发病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炎症的骶髂关节被CD4+、CD8+T细胞和巨噬细胞侵润,显示有高水平的TNF-α。

  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在青少年后期或成年的早期才开始被注意,最初的症状是隐匿出现的在下腰或臀区深部钝痛,伴随下背部半小时的晨僵,活动后改善,休息后加重。在起病的最初几个月内,疼痛常为双侧持续性疼痛。夜间疼痛加重常迫使患者起床活动。

  疼痛在疾病早期持续存在,然后间断出现,加重期和静止期交替出现。外周关节炎常呈非对称性,可在疾病的任何阶段发生。颈椎受累造成的颈痛和僵硬常是相对晚期的表现。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是急性前葡萄膜炎,典型发作是单侧伴有眼痛、光过敏以及泪液分泌增加。

  最初的体格检查反应了炎症病变,包括脊柱活动度减少、腰椎前、侧、外屈伸运动和胸廓扩张受限。运动受限常与骨强直的程度不成比例,反映继发于疼痛和炎症的肌肉痉挛。骶髂关节疼痛可由直接按压关节或通过牵拉关节的手法引出。需要指出的是,在轻症患者的早期,症状可能是轻微的以及非特异的,体格检查可能完全正常。

  实验室检查:没有实验室检查能够确诊强直性脊柱炎。在多数人种,约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B27阳性ESR、CRP常常是升高的,但并非总是升高。可有轻度贫血;碱性磷酸酶可能升高;IgA水平常升高。除非合并有其他疾病,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大部分是阴性的。

  影像学检查:强直性脊柱炎中常见的是放射学上证实的骶髂关节炎。最早的改变是软骨下骨皮质边缘模糊,随后出现侵蚀和硬化。侵蚀进展导致关节间隙“假性增宽”,接着纤维化发生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在腰椎,疾病的进展导致腰椎变直,这是由于脊柱前突丧失所致,受累椎体前角的骨炎和随后发生的骨侵蚀引起骨硬化,导致椎体“方形变”。进行性骨化,最终导致边缘韧带骨赘形成,在平片中可以看到的是相邻椎体前侧和外侧连接而成的骨桥。

  诊断:纽约标准(1984):①炎性背痛的病史②腰椎在矢状面和额状面活动均受限③与同年龄和性别标准相比,胸廓扩张受限④放射学明确的骶髂关节炎。满足第④项及其余三项之一即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