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治疗的原则是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供氧,有选择地使用呼吸兴奋剂;控制感染和治疗原发性疾病;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以及保持心、脑、肺、肾的功能。
(1)保持呼吸道畅通,改善通风功能
呼吸道阻塞主要是由粘膜肿胀,积聚和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在治疗中,温暖和潮湿的气道分泌物和气溶胶治疗非常重要。当氧气被吸收时,氧气装置的加湿瓶被加热到约60℃的温度以加湿吸入的氧气;雾化用超声波雾化器15分钟,一天几次进行,雾化溶液静脉制剂(如Bishuiping,Yiyijing,α-胰凝乳蛋白酶等),支气管解痉剂(如异丙肾上腺素,沙丁胺醇,地塞米松等。),可以添加抗生素等。积聚引起的阻塞通常是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或恶化。因此,应该积极排干。患有严重疾病的儿童经常翻身,经常将胸部轻拍以便排水。口腔,鼻子和喉咙的粘液可以通过吸管吸出。
(2)氧疗
严重的缺氧会对重要的器官细胞,特别是脑细胞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因此活性供氧非常重要。输氧的目的是改善PaO 2和SaO 2,以减轻缺氧。缺氧缓解的原理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对缺氧分压的敏感性不受抑制。目前认为低流量连续供氧效果较好。氧气浓度一般在30%-50%左右,流速为2-3L/min。长期吸入高浓度氧气是不适宜的,以免造成氧中毒的危害。
(3)呼吸道兴奋剂的应用
主要作用是刺激呼吸中枢或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并反射性地激发呼吸中枢。前者可用于东莨菪碱氢溴酸盐,后者可用于lobeline。替代性肌内注射,静脉推注或滴注。然而,在严重阻塞呼吸道或分泌物滞留的儿童中,由神经肌肉疾病或严重的广泛肺内病变引起的限制性呼吸紊乱,呼吸兴奋剂是无效的。
(4)人工呼吸机
临床使用的机械呼吸器有三种:定压、定量和定时;但在儿童急性呼吸衰竭时,应先施以氧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时,应在0-02乘以0-02乘以kmsis。呼吸试验表明:1呼吸频率急剧下降,甚至呼吸节律不正确;2常规高浓度氧气,对血源仍难以改善;8-60时,血源仍不能急剧恶化。
(5)防治感染
呼吸衰竭很常见的原因是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应及早诊断和治疗。如果原因不明,您可以先给予广谱抗生素。
(6)其他症状治疗
对于颅内压增高的中央急性呼吸衰竭,应及时使用干燥剂。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使用强的心脏制剂。脑水肿和肺水肿患者,限制水分摄入(每天50至80毫升/千克),可使用利尿剂如快速尿液。光胺能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一般在10毫克/千克葡萄糖剂量下,静脉滴注次数为0.3-0毫克。
(7)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
本实用新型可促使呼吸道通畅,便于吸入呼吸道分泌物,并可用于连接人工呼吸器。插管的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48小时,新生儿不超过1周。如果将来仍有需要,应改用气管切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