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血肠梗阻是什么意思?
一、疾病简介
1、常见原因:系膜血管急性血液循环紊乱所致。
2、常见症状:突然发病,腹痛等。
3、传染性:无。血管性肠梗阻是指肠系膜血管急性血液循环紊乱引起的肠梗阻,导致肠缺血,肠蠕动功能丧失,肠内容物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它被称为带血管的肠梗阻。肠梗阻相对少见,约占所有肠梗阻类型的3%。血管性肠梗阻是一种绞窄性梗阻。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因此,应高度重视这种疾病。
二、发病原因
1、主要由肠系膜、血管阻塞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等肠道疾病引起。
2、非闭塞性急性肠缺血。
三、临床表现
1、起病急骤。
2、腹痛,其中长期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一般是严重的腹痛,常表现为上腹部严重痉挛,持续性和阵发性,且体征轻微。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是非典型的腹痛,恶心,呕吐。
3、严重者可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和血性腹水。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休克。
4、腹痛明显,反弹疼痛,肌肉紧张,肠张力减弱或消失。可以有流动浊音,听诊器为“安静的腹部”。
四、诊断依据
1、病史:心血管疾病、腹部手术或创伤等。
2、症状:严重持续性腹痛伴发呕吐和腹泻,突然发作。有时便秘也会发生,粪便可能含有血液。严重的情况通常有血性腹水,腹膜刺激和严重休克。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和血清淀粉酶显著升高。血清和腹腔液中无机磷含量增加。
(2)ct检查:它可以显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肠管壁增厚,气体积累和液体积累,肠系膜条状。
(3)B超:可测量肠系膜血流量、肠系膜及肠系膜增厚及腹腔渗出液量。
(4)腹腔穿刺:出血性渗出液可在疾病晚期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