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都会有骨质疏松症,那么为什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会引起骨质疏松症?产生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1.炎症因素。
RA使体内某些炎性指标升高,而全身炎症反应则可促进“骨吸收”过程。随着骨内大量钙被吸收到血液中,骨质疏松的危险也随之增加。
2.代谢因素。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且,随年龄增长,维生素D水平越低,就会加速骨密度流失,同时也会使软骨对压力的抵抗能力下降,从而加剧骨质疏松症。
所以,RA病人是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高危人群。而由骨质破坏和系统性骨丢失,以及由于活动限制而造成的局部骨丢失,则更加重要,也是更加危险的因素。
另外,RA病人在骨折发生之后,更不容易愈合。原因在于,长期变形的关节使该区域一直处于不受力状态,再加上炎症环境“雪上加霜”,使该区域的骨骼形成状况不佳,骨折难以愈合。
如未能有效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长时间处于活动期,炎症指标过高,关节肿痛很严重,那么无论怎样治疗骨质疏松症,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无法预防复发。
所以在用药方面,要针对RA,可以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抗风湿类药物、腰痛宁等中药或中成药,以降低炎症水平,缓解关节症状。然后才能用抗骨质疏松治疗,使用具有较广抗骨折谱的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同时兼顾骨密度和骨质量,防止骨折的危险。
另外,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这样会产生一些副作用,特别是有些人,必须使用糖皮质激素,更要注意预防骨质疏松。所以,在抗风湿治疗的同时,及时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抑制骨吸收,防止骨质疏松,对保护骨代谢和骨密度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