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胆汁淤积
肝脏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从血液中清除胆固醇,并将其排泌胆汁。肝内外阻塞导致的胆汁淤积性黄疽,引起明显的脂质代谢异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出现持续性高胆固醇血症,且增加非酯化胆固醇,伴有黄脸和黄色瘤。高脂血症的严重程度也与病程长短密切相关。胆汁淤积患者血液中的一种脂蛋白X,主要由游离胆固醇和磷脂组成,形成于肝脏微胆管中,含微量ApoB、ApoA和ApoC,但含有大量白蛋白。胆汁淤积,会降低血浆胆固醇酯含量,还可能在患者血液中含有LCAT的抑制物。
2、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的发生与假性神经递质、氨、氨基酸不平衡等因素有关。在肝性脑病患者中,也会阻碍脂质代谢,由于肝性脑病患者的结肠细菌分解脂肪的结果,导致血浆中C4~C8短链脂肪酸增多。短链脂肪酸可抑制氧化磷酸化,改变神经细胞膜的离子流通,减少脑干网状结构激活系统的ATP和磷酸肌酸贮存,从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传递。
3、糖原累积症
糖原累积症是由于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造成的,由于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6-磷酸葡萄糖增多,增强糖酵解、磷酸戊糖的途径,最后产生了过多的乳酸及脂肪、尿酸,造成高脂血症、酸中毒及高尿酸血症。低血糖会增加脂肪动员,释放脂肪酸,可能是血清游离脂肪酸增高的原因。
4、Reye综合征
Reye综合征是由病毒感染、药物、毒物等损伤线粒体及使其酶活性减低所致。一些如鸟氨酸转氨甲酰酶及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缺乏不能将氨转化为尿素。大量组织分解使氮质以非尿素形式从尿排出。血清中氨酸低,这些酶的底物氨基甲酰磷酸从线粒体弥散入胞浆,转变为乳清酸,这种物质减低脂蛋白合成,不能以VLDL形式分泌而导致肝内TG堆积,即脂肪浸润。
中医疏通化纤法是奠基人刘墨林中医60年代研制的治疗慢性肝病的一个中医疗法,从90年代初,便发现该疗法对各类慢性肝病有较好的疗效,经三十余年临床运用,已使众多肝病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