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早期黑色素瘤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并且容易出现淋巴转移情况,放化疗虽然会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会容易发生复发。因此黑色素瘤的预防成为现在人们需要认识的相关知识。接下来,为我们介绍引发黑色素瘤的主要四大因素。
一、免疫因素
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是获得了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耐受力,从而逃避NK的杀伤,导致生物学行为更加恶化。免疫抑制状态伴随着较高的黑色素瘤发病率。
二、遗传因素
家族史是黑色素瘤发生的高危重要因素之一。约10%的患者可查明有家族史,有遗传者发生黑色素瘤的几率为无家族史的2倍,并发现有特异遗传性melanocortin-1受体的表现型与基因变异,可以增加发生的危险。
三、非典型痣因素
有资料显示黑色素瘤危险性明显增加的标志是非典型痣的存在,大约有25%的黑色素瘤发生在原来有痣的部位,特别是非典型痣为有各种各样的家族综合症者,其黑色素瘤发生的危险性为一般人群的100倍。其次发现直径>2cm的先天性痣恶变危险性增高,巨痣发生黑色素瘤的危险性则相当高,表明黑色素瘤的发生与痣的类型、大小及其位置有关。
四、环境因素
目前公认过多的暴露在紫外线下是黑色素瘤的一个重要易患因素。研究表明,波长为320~400nm紫外线A与波长为290~320nm的紫外线B对该病的发生尤其重要。近有人指出二级日光灼伤(有水泡形成)较之一般性日晒在本病的致病原因中作用更大,有阳光照射烧伤史者其黑色素瘤发病率为对照组的2 倍,可能是紫外线诱导的嘧啶二聚体和氧化的DNA损害引起了串联的碱基替换。国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生活在低纬度的人群黑色素瘤发生率较高,白种人发病率为黑色人种、拉丁美洲及亚洲人的倍,这可能与黑种人黑素量远高于白种人有关,因为黑素是防止紫外线对皮肤损伤的主要屏障,或许与白人皮肤对阳光照射的敏感性有关,证实UV与黑色素瘤的关系为密切。
二、黑色素细胞瘤的发病机制
病变多发生于真皮和表皮交界处,瘤细胞类似痣细胞,但明显异型,细胞间质和细胞内充满黑色素,根据细胞形态和黑色素量的不一,可分5型:
1、大上皮样细胞:多见,细胞呈多边形。
2、小上皮样细胞:核大而不典型。
3、梭形细胞:胞质呈原纤维样,核大染色深。
4、畸形细胞:为单核或多核。
5、树枝突细胞:比正常黑色素细胞大,胞核异型,瘤细胞对酪酶呈强阳性反应,含黑色素少时,在HE切片内难以证实,故有“无黑色素性黑色素瘤”之称,但若用银染色,在少数细胞内仍可检出黑色素。
以上是对引发黑色素瘤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的介绍,希望您赶紧治疗!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