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减少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家长可以通过建立多方位的家庭机制来帮助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在青春期,父母并不是无能的,相反,父母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让我们看看父母可以从什么开始。
一是建立家庭宣泄机制。轻度宣泄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方式。家庭宣泄机制是指父母要为家庭营造一种认真倾听、平等对话的氛围,让青少年的任何心理冲突都能向父母透露和沟通,得到他们的同情和引导,释放他们内心的紧张和压抑。这种机制要求父母与孩子做朋友,以尊重、理解、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不做粗鲁的教育,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的朋友式亲子关系。
二是建立家庭支持机制。这种机制要求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真正体会和理解孩子的心理不适,尽量与孩子产生共鸣,对孩子的苦恼多一些宽容和鼓励,少一些指责,让孩子沐浴在家庭的温暖中,勇敢面对困难。同时,家长也要从孩子和成人的角度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孩子独立处理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
三是建立家庭发展机制。这种机制要求家长重视孩子自我效能感的发展,重视孩子自我效能感和挫折承受力的发展。培养自我效能感,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平时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积极反复强化,提高自我评价。同样,在表扬的同时,也要抓住机会指出它的不足,要求孩子克服,让孩子变得自信、自尊、自立、自重。为了培养心理承受力,要求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要溺爱孩子,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充分信任孩子,让孩子接受生活的洗礼。
四是建立家庭机制。这一机制要求家长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发挥好孩子与老师之间的桥梁作用,共同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预防悲剧发生。
现实中,更多的心理问题不是表现在孩子身上,而是表现在他们的不良情绪上。青春期是孩子从家庭独立逐渐过渡到社会的时期。在这期间,孩子要独立面对很多新事物,很容易被搞糊涂。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会和以前不同。作为父母,要有一颗理解的心,善于问和听,不要一开始就批评孩子,这样很容易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
未成年人的心理很脆弱,需要父母的照顾。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成功;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要给予理解和安慰,不要打击孩子的情绪。孩子应该有一些成长的空间,不要事事替孩子做决定。注意,善于理解孩子的父母可以获得孩子的信任。
此外,家庭环境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也非常重要。不管父母有多忙,也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人能代替父母。中国有句名言叫“言传身教”,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谐容易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创伤。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社会环境。这使得孩子很容易变得内向、孤僻和不合群。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从小社交的机会,带他们去户外运动,参与集体生活。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心理问题。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