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果斥责和威胁孩子,容易使孩子失去信心。
忽视只会让孩子失去勇气,受到伤害,可能会得到暂时的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走自己的路,成为抓坏习惯的训练方法。
孩子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很好奇,想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家长训斥他们——“没门!你不能这样,”可能会暂时迫使孩子停止行动;
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家长的威胁——“你再这样,你就没饭吃了”或许能让孩子暂时听听自己的想法。但是,训斥、威胁和惩罚只能取得暂时的效果。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夺走孩子挑战困难的活力,让他们要么抑郁,要么不管不顾,一意孤行。
阿德勒认为,一味的训斥和威胁,很容易让孩子失去自信和勇气,产生“是我的错”、“我犯了一个错误”、“我给父母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等负面情绪,一心想逃避问题,做出更多不当行为。同时,“训斥”、“威胁”、“惩罚”会让孩子反感,难以沟通,甚至独断专行。
在教育孩子上,家长不能以“训斥”和“惩罚”为根本,而应从理解孩子入手,用平等的眼光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内心的需求。
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行为。教育孩子就像一直踩刹车。除非必要,千万不要贸然踩它们,否则可能会破坏孩子之前的努力。在一旁守护,比过度干涉对孩子更有帮助。
阿德勒《心理学》中提到的亲子养育和教育,不是用奖励引诱孩子行为得体的溺爱教育,也不是让孩子为所欲为的放任教育,更不是靠惩罚来制止越轨行为的严厉教育。孩子想象力丰富,总是用好奇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去了解这个世界,学习如何生活和生存。
但是,父母习惯性地认为孩子“太小不懂事”,“这些太危险了,不能做”,对孩子的每一件事都详细询问,什么事都不肯让孩子做,“你该做这个,你不该做那个”或者“这样不行,只能这样”。
以爱孩子为名,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把孩子当成弱者,容易扼杀孩子的思维发展和行动能力。
所以,教育孩子,家长只需要从旁守护,主动亲密地与孩子沟通,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更好地发展自立能力,与社会和谐相处。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