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一种很常见的情绪状态。就目前的医疗情况来看,信息焦虑症类似于精神病学中的焦虑症状,不仅需要医生的治疗,还需要我们自身的积极配合和努力,才能更好的回归健康。
医学认为,短期的焦虑和感冒一样正常,对身心、生活和工作都没有太大的阻碍,而长期的焦虑则可能使人看起来憔悴、消瘦,甚至诱发疾病。以下是给信息焦虑人群提供的三条自我调节建议。
首先,养成看报纸的习惯。
虽然网络可以获取大量信息,但是对这些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得到真正需要的信息,需要一个过程。有的人可能比较懒,脑子里的信息都是看的,所以一旦失去了信息来源,就觉得很难受。传统报刊或许可以避免这个问题。通过报纸编辑的筛选,阅读可以省心很多,还可以看到相关报道的深度分析和评论。
第二,培养多种爱好。
信息焦虑者也可能是过于依赖信息工具而努力工作的人。他们之所以依恋网络等信息源,是因为他们从中感受到某种虚幻的快乐,所以如果培养另一种爱好,比如听音乐、演奏乐器,可能会转移他们过度的信息依赖。
第三,分类弃用。
把信息分类好,及时放弃那些不必要的信息,有利于大脑清洁。此外,无论是下班后还是假期,在休息的时候,都要注意调整,尽量让自己的身心完全放松,告诉自己“休息是为了走得更远”,这样才能注意自己规律的身心保养。
焦虑的症状有轻有重,也有不同的形式。它们很常见,如颤抖、肌肉紧张、坐立不安、神经过敏、易受惊吓、易怒、心慌、胸闷、出冷汗、口干、头晕,甚至严重到以为自己要死了或情绪失控,如惊恐发作。一般来说,病态焦虑的特征如下:
首先,焦虑程度(强度和长度)远高于情境刺激;
第二,焦虑程度已经明显影响到个体的生活、社交、工作、人际等功能。
所以,重要的是做焦虑,而不是长期焦虑,否则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甚至我们的爱情婚姻。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