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和肝硬化都是肝脏的疾病,很多人都会混淆两个概念,有些人甚至以为是指同一种病。其实不然。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为阳性,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根据科学研究,HBV具有特别性,只对人和猩猩有易感性,从而发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据统计,我国的HBV感染率高达60%-7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全国人口的7.18%,通过这个比例,可以计算出,我国全部人口中约有9300万人携带着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肝硬化,在我国大部分的肝硬化都是由肝炎发展而来,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 血吸虫性肝硬化。肝脏刚开始发生硬化的时候,因为肝功能强盛,无明显的症状,后期硬化加重,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会影响其他的系统,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一般的肝硬化不会传染,但因为乙肝病毒是具传染性的,所以有乙肝和丙肝引起的肝硬化,和乙肝一样,都具有传染性。 乙肝肝硬化的传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
1、经血液传播:主要包括医疗用血、各种注射器的针头及中医的针炙、牙科及手术器械等医疗行为,纹身、纹眉、穿耳眼、做双眼皮、刮面,打耳洞等重复使用器械且会产生伤口的美容行为,容易造成血液接触,从而传播。
2、 母婴传播:就是携带了乙肝病毒的母亲在怀孕期、分娩期、哺乳期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有40%-50%的概率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双阳性的母亲有90%-100%概率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
3、性接触传播:男女发生性行为,可通过精液、阴道分泌液传播乙肝病毒。
4、密切接触传播:家庭日常生活可造成传播的情况主要有:HBsAg阳性人的创伤出血、月经血、痔疮血污染家庭环境;与HBsAg阳性人共用牙刷、口杯、毛巾和剃刀;HBsAg阳性人同乳幼儿密切接触,尤其是口喂小儿。
由上可知,乙肝可能会发展成肝硬化,而肝硬化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等,不一定是乙肝发展而来。如果肝硬化不是由病毒发展而来,而是其他因素损伤的话,是不会传染的。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