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的治疗,其实严格来讲,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因为肺气肿常常是慢阻肺引|起的,所以慢阻肺治疗好了,肺气肿进展会减轻。所以针对慢阻肺的治疗,是现在常常采取的一些措施。慢阻肺的治疗,第一,主要是针对一 些加重因素,比如预防感冒,预防感染,加强锻炼等等。第二个就是药物治疗,慢阻肺的药物治疗最主要的是支气管舒张剂的使用,比较轻的病人,运动的时候才出现呼吸困难,使用短效的β2受体激动剂或者用短效的抗胆碱能的药物,临时缓解症状。
现在更加主张的是什么?如果有比较明显的症状,应该用长效的2受体激动剂或者是长效的抗胆碱能的药物,一天用一次,有的一天用两次,单一使用或者联合使用。根据症状,假如用了一种药,症状改善很明显了,可以就用一种药。但是如果病情又进展了, 建议还是用两个药联合。对于更加重的病人,即使用了这些药症状还挺明显,而且还有咳嗽、咳痰炎症反应的表现,现在也主张三联治疗, 吸入糖皮质激素,加上长效的2受体激动剂,加上长效的抗胆碱能药物。
最近有一些新药出来了 , 现在从有的文献看,能够非常明显的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所以还是很值得大家去使用,特别是一些症状比较重的病人 ,还是要尽早的使用。
针对肺气肿本身的治疗,因为肺气肿是肺容积过大,怎么让容积缩小?实很简单,把肺切下去一块就可以了 ,所以诞生了一个技术叫肺减容技术。肺减容技术就是把肺气肿严重的部位切一部分,一般都是上叶,把容积缩小,原来膈肌是往下压的,肺容积小了以后,膈肌的构型恢复到接近正常了。同时胸廓原来是平的,直的,肋间隙也比较宽,减弱以后恢复到接近正常的状态。这样一吸气肺脏能够吸入更多的空气 ,呼气的时候能呼出来,达到这么一个效果。
另外肺减容以后还会怎样?原来的气道靠弹性来牵张。当肺容积过多的时候,实际上原来是托着它,托的力量减弱以后气道塌陷,会出现所谓的道陷闭。切掉肺以后,部分的弹性会恢复,恢复以后s道阻塞也减轻了。
但是外科手术因为要打开胸腔,手术以后局部有疼痛,病人还不敢呼吸,所以对慢阻肺病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个挑战是什么?因为这些病人太脆弱了,做了手术容易感染,容易出现呼吸衰竭,最后有可能因为手术就去世了, 有这方面的数据。
所以现在大家在寻找一些新的治疗方法 ,新的治疗方法就是微创治疗,微创治疗现在落实的就是气管镜的一些技术,最早出现的支气管镜肺减容技术是什么?介入活瓣,怎么做的?气道气流进去、出来,如果让气道的气流进不去,但是能出来,会发生什么现象?有一部分的肺脏就塌陷了, 塌陷以后实际上就达到了肺减容的效果。
基于这种认识所以设计了活瓣,大概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治疗了。以后逐渐摸索,逐渐改进,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标准的治疗技术。
什么样的病人适合这种治疗, 要做非常精心的评价。对这些病人肯定要做肺容量的测定,肺功能的测定,要做血气,看呼吸衰竭的情况,有严重的呼吸衰竭实际上不适合,因为太重了,可能改善不了。要做CT的检测,-看看哪个地方肺气肿重,另外看看叶间裂是不是完整,因为只有叶间裂完整做这种治疗才有效。还有要做肺动脉压的评估,如果有肺动脉高压这样的病人不太适合。
所以选择一些合适的病人去做 ,做了以后,因为我们有这方面的经验,发现有的病人改善非常明显。一般的病人或多或少的有改善 ,也确实有个别的病人改善不明显。当然这里边还有一些因素 ,可能是我们放进去以后,原来隐藏的一些旁路通气开放了,肺脏不能菱陷,等等这些因素,所以这是一种方法。
现在又出了其他的更新的一些方法, -种方法叫回力圈。肺脏大从气道放进一个钢丝 ,放到肺脏里头,一旦释放出来就会自动卷起来,会把肺脏往中心拉,向中间拉了以后,肺脏的容积就缩小了。有些病人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结果,肺气肿越严重的病人效果越好,-般做活瓣减容要求肺残气谨更高,至少200毫升以上,更高,效果才好。
现在还出现了其他一些治疗方法,比如用生物胶把道堵死,远端的肺组织就闭塞了, 这就是生物介入。
另外现在有针对神经的治疗,就是左主支 气管和右主支气管有两个迷走神经干,逐级分出去以后分布到气道,包括小气道,小些的气道,这些气道因为迷走神经兴奋,平滑肌收缩,气道缩小。过去都是用抗胆碱能药,效果比较好,于是有人就想,干脆把迷走神经破坏掉,支配到肺脏的这个迷走神经破坏掉,怎么破坏?把扦烧掉,烧掉以后迷走神经的作用就没有了,是不是就改善了,所以这都是很新的技术,这些技术目前都在评估,还没有特别确切的结论。
另外现在破坏肺脏的方法,还有一种方法 ,像肺气肿特别严重的地方,吹热蒸汽,相当于把水烧开了,理冒出的热蒸汽,是一样的。热蒸汽可以把软组织烫了,
就坏死了,坏死以后纤维组织增生伴挛缩,肺容积就缩小了。现在也是在临床评估阶段,主要是评估有效性,有一些初步的数据出来 ,对肺气肿的病人也有一定的效果。
所以这都是未来可以值得期待的一些技术,但是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新的一些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