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造成脚后跟疼痛?脚承受着我们身体所有的重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部位,可我们的脚后跟却经常会出现疼痛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走,带来诸多的不便,我们要多加注意,那么,脚后跟疼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脚后跟疼痛?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下。
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 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侧位X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
哪些因素造成脚后跟疼痛?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发病由急性损伤引起者多由行走时足跟部突然踩着硬物,或下楼时用力过猛,足跟着地,致跟部组织损伤;慢性劳损者常因长途跋涉,跟下软组织遭到反复挤压性损伤,部分患者跟健膜长期、持续性受到牵拉,可在其跟骨结节附着处发生慢性劳损。
2、跟骨骨刺与跟骨结节滑囊炎。足跟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日久,可在跟骨结节部的前缘产生骨质增生,即骨刺形成。单纯跟骨骨刺有时并无临床症状,当承重走路时,跟骨结节滑囊及足跟部脂肪垫因骨刺的反复挤压与刺激,而发生滑囊炎及脂肪垫变性,由此引起疼痛。
预防脚后跟疼痛的措施:
1、增强体质,延缓衰老。老年人应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以便增强体质,延缓骨骼退变,减少骨刺的发生,避免跟痛症。
2、穿用软底鞋。老年人宜穿用软底鞋,使之上下楼梯及行走平稳,避免足跟急性损伤的发生。或穿后跟不高的鞋子、抬高足跟可使承重力线前移,减轻足跟受压引起的慢性劳损产生跟痛症。
3、避免久立负重。老年患者不宜长途跋涉及做剧烈的运动,不宜久站负重,使跖腱膜长期受牵拉,脂肪垫受压,由此导致跟痛症发生。
脚后跟疼痛的治疗方法:
1、理筋按摩,可在痛点及其周围作按摩推揉,以松解肌肉痉挛,调理气血流行,减轻患部疼痛。
2、注意休息。跟骨骨刺及滑囊炎所致者,应减少站立及行走,少承重,一般卧床休息后,可减少局部的挤压刺激,症状会随之缓解。
3、封闭疗法。疼痛较重者,可用强的松龙混悬液0。5毫升,加1%普鲁卡因3毫升,在无菌操作下作痛点局封,局封后应休息1~2天。本法对重症患者具有较快的止痛效果。
4、手术治疗。个别症状较重,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跟骨骨刺及滑囊切除术。
哪些因素造成脚后跟疼痛?如何预防好?通过阅读上文,大家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希望大家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的对待,做好防护措施,有效减免疾病的发生,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健康,衷心的祝愿大家身体健康。
在线咨询
无需注册 10分钟回答免费提问